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5G发牌五周年 | 中国铁塔:共享创新 助力5G新基建领跑全球

2024年6月6日 13:53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一飞/文) 近日,国家重大工程之一的深中通道配套的5G通信网络覆盖项目,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的验收中获得高度赞誉。对于这样一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的网络覆盖,中国铁塔广东分公司协同运营商攻克重重挑战,通过充分共享大桥资源、创新技术应用、统筹高效对接,为深中通道建设了集“地、海、空”一体全线覆盖的5G精品网络,共同打造通信与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新典范。像这样由中国铁塔统筹共建共享的通信覆盖典型案例,不胜枚举。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商用牌照,5G建设加速推进。5年后的今天,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基础设施,90%以上基站实现共建共享,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区、县城城区实现5G网络覆盖。5年的实践探索,中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铁塔统筹、行业协同、社会支持、共建共享”的5G建设新模式,为全球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深化统筹共享经济 高效推进5G建设

作为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的新国企,中国铁塔因共享而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到公司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5G新基建主力军肩负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把深化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实现通信网络经济高效部署,助力网络强国战略落地,作为公司最大的政治责任,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

基于已有资源集约建设基站,无疑会节约成本、缩短建设周期,让通信设施与环境更为协调。中国铁塔成立后,坚持“能共享不新建 能共建不独建”,有效提速4G网络规模化部署进程,节约行业投资,形成了“共享竞合的铁塔模式”。进入5G时代,中国铁塔以5G新基建主力军的使命担当,发挥全国超210万站址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已有站址潜力,能共享不新建,向运营商提供原址快速升级5G、低成本共享社会资源满足新建5G需求的服务,助力运营商5G网络快速、规模部署,筑牢数字经济的底座。

5G商用以来,中国铁塔已累计承建5G基站建设项目超过250万个,约占全球50%以上,95%以上通过共享存量站址实现,5G网络建设成本大大降低,建设周期大大缩短,这也是我国5G网络规模迅速领跑全球的重要原因。中国铁塔成立10年来,新建铁塔共享率从14.3%大幅提升到85%,相当于少建新塔112.4万座,节约土地6.2万亩,节省行业投资超过2016亿元,节约运营费用1600亿元;支持三家电信企业可使用站址总量增长1.5倍,室内分布系统覆盖面积超116亿平方米,覆盖高铁、地铁里程超4.3万公里。

另外,因为5G频率高,要达到良好的覆盖需要建更密集的站点,方方面面的协调尤为重要。得益于政府对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国铁塔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做好政策支持和行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发挥统筹作用,推进跨行业协同,推进共建共享的政策出台、标准制定,推进通信基础设施立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公共资源开放,推动铁塔基站与水电气一样成为建筑物必备配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行权得到有效保障,长期困扰行业的移动通信选址难、进场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快速高效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紧密结合,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截至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实行地方立法;31个省(区、市)及地市政府出台文件支持公共资源向通信建设开放;全国97%以上的县区将站址纳入通信设施专项规划;417个地市级铁塔公司牵头行业入驻行政大厅并开展新建建筑物通信配套设施审批,推进通信基础设施与建筑物工程。

加快技术创新 着力破解5G建设难题

中国铁塔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与行业同频共振、协同发展,联合产业链着力破解5G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有力赋能5G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建强我国数字经济底座。

开展铁塔创新,实现5G降本增效。中国铁塔紧跟5G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持续在塔型、共享方案、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开展创新攻关,低成本、高效率满足5G广度和深度覆盖要求。在铁塔风荷载计算理论方面,国内首次开展了系统性铁塔风洞实验研究,采集分析数据800多万组,揭示了通信塔风荷载变化规律,得出更精确的风荷载计算方法。对14年未作修订的行业标准进行优化,使新建铁塔用钢量普遍降低约10%、存量铁塔资源的挂载能力普遍提升约30%,助力5G规模化共享建设。在极简化轻量化铁塔产品创新方面,研发推出6大类轻量化铁塔产品,使三管塔用钢量普遍降低30%、构件和螺栓数量降低50%、单管塔用钢量普遍降低10-20%,在全国超45万铁塔新建项目及约120万铁塔共享改造项目中规模应用,为行业节省投资约90亿元。

破解覆盖难题,提升5G用户体验。面对5G室分建设规模大、投资高的行业压力,中国铁塔创新推出了5G共享室分创新技术及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地铁隧道覆盖,使能地上、地下、车厢、站台全域无缝畅享5G极速体验。在超宽带多频共享室分系统创新方面,国际首次针对室分共享开展系统性研究,首创多频合路技术及5G一体化POI产品,支持700~3700MHz多达12套系统的接入,多频无源互调性能优于-150dBc,共享能力和关键性能国际领先,降低行业5G建设成本超330亿元,低成本、高质量实现了多家运营商2/3/4/5G室分共享。在攻克5G高频段网络覆盖难题方面,国际首创漏缆高频优化及分段耦合技术,研发推出全频段5G漏缆和低损耗5G漏缆,5G高频段综合损耗较常规产品降低7dB以上,信号传输性能国际领先,覆盖距离提升1倍以上,5G隧道覆盖投资降低50%以上,成为地铁、高铁隧道5G覆盖的主流产品。在无源室分5G 4T4R技术创新方面,创新楼宇场景5G无源分布式MIMO、隧道场景漏缆交叉极化MIMO技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升5G网络速率约25%,以更加经济的方式让用户畅享5G千兆极速网络。同时,中国铁塔积极探索“通信室分”变“数字室分”,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室分共享平台,以最经济的方式将北斗卫星信号引入室内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室分、北斗、5G等多种技术,实现了行人、车辆的室内定位及室内外一体化导航功能,并在雄安新区打造了示范应用。

五年迈进新起点,中国铁塔将牢记党中央赋予国资央企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使命,加强5G-A技术研发,积极探索6G关键技术,加快建设“覆盖更广、能力更强、速度更快、品质更优、体验更佳”的移动通信网络,积极促进数实融合、通感一体、星地融合发展,为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创新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底层支撑与高效赋能,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继续贡献铁塔力量。

典型案例

北京城市副中心 建站而不见站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大工程,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是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新的办公场所,占地面积1.44平方公里,楼宇覆盖面积126万平方米,楼宇规模大,楼内空间布局复杂。

为满足这一重要区域的通信需求,中国铁塔北京市分公司(简称“北京铁塔”)担当起园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充分利用园区公共资源,统筹布放五家企业通信设施,兼顾园区美观性要求,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满足多方建设需求,创新移动宽带网络综合覆盖方案,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5G高质量覆盖。

为确保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北京铁塔与政府部门紧密沟通协作,采用了“一协同、两结合、三同步”的策略。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建设形式与景区环境,实现了室外覆盖与室内覆盖的协同推进,确保了与总体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在推进过程中,北京铁塔积极践行开放共享理念,充分争取利用社会资源,大幅节省建设成本。利用“社会塔”(园内建筑)、“社会电”(业主提供电力设施)和“社会管道”(园区内管道、弱电桥架),统筹五家单位的建设需求,实现了行业内外的多业务共享,节约了大量建设成本。同时,经过多次协调,行政办公区内所有天面和机房资源向铁塔公司和运营商免费开放,进一步降低了场租。

在保障通信质量的同时,北京铁塔还注重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美观性,创新探索了多元化美化方案,通过推广美化幕墙等天线美化形式,实现了基站与建筑物、景区的完美融合,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

古城5G覆盖 实现美美与共

当你漫步在平遥古城那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不仅能够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沉,还能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体验。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每日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探访。然而,古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密集的客流量,给网络覆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中国铁塔山西省分公司(简称“山西铁塔”)携手平遥县文旅局等16个部门,创新打造了综合网络覆盖项目。山西铁塔巧妙地利用了路灯杆、监控杆等公共资源,以及古城内的墙面、市政管道、社会电资源等6000余个点位,将通信设备完美地融入古城风貌之中。通过宏站与微站的有机结合,结合使用lampsite等微站天线,他们统筹考虑了美化设计,让游客在欣赏古城美景的同时,也能轻松畅享高速网络服务。这一项目中,所有的微站都巧妙地利用古城内建筑物的墙面进行设备挂载,所有的光缆敷设也充分利用了古城内的市政管道,所有的电力引入全部借助了景区内的配电设备。这种创新的布局方式不仅确保了网络信号的稳定覆盖,还实现了利用公共资源为行业降本增效。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古城网络覆盖的难题,还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可观的流量收益。游客们能够在古城内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数字化游览体验。

高铁水上“驰骋” 5G稳定随行

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沪宁沿江高铁线路全长27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经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在太仓站与沪苏通铁路交会后共线,接入上海铁路枢纽。高铁列车上,高品质的图片、视频文件传输速度往往较慢。特别是当跨越水面时,水面易产生信号反射,导致信号干扰严重,在距离长、范围广的水域中,信号覆盖尤为困难。

江苏水网密布,沪宁沿江高铁跨越多个湖泊,其中滆湖面积达166.7平方公里,铁路横跨常州滆湖大桥8.8公里,如何保持信号高速稳定成了必研课题。为做好长铁路大水域桥梁的公网覆盖,中国铁塔江苏省分公司统筹各家运营商需求,在全国首创“铁路大桥通信覆盖专用杆”“长距离直流远供T接”等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方式,在铁路桥梁上预制通信杆塔基础,在滆湖大桥铁路沿线设置48座“微型塔”,有效解决大桥5G覆盖问题。沪宁沿江高速铁路全线共计建设450个宏基站,5套站房室分系统。随着阳山隧道以及滆湖大桥的建成开通,实现了5G网络同步开通。 桥面移动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下载速率接近400Mbps,建设成本较传统漏缆方案节约了三分之二。同时,该建设方案也填补了国内跨湖跨海特大桥的公网覆盖领域的空白。

5G+北斗 助力智慧出行

雄安新区,这座具有前瞻性规划的城市,已经构建了一座多区连通、规模庞大的地下停车场,形成了“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的壮丽景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入住,如何在拥有150万平米面积、包含3万个停车泊位的地下停车区域迅速找到车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铁塔河北雄安分公司(简称“雄安铁塔”)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利用已经大规模部署的室分天线系统,并结合5G+北斗的组合式室分定位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终端定位精度,实现了低成本且可靠的室内定位服务。

雄安铁塔积极统筹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室分建设需求,牵头规划了片区内981栋楼宇的室分系统。通过提前与楼宇建设方雄安集团进行对接,确保片区内所有住宅楼宇、公共服务功能建筑都提前预留了取电点位、线缆槽道等资源,从而顺利完成了室分系统的建设;针对大型地下停车场环境下的定位、导航问题,雄安铁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已布放的无源室分系统基础上,通过部署IPG网关设备,成功将北斗信号引入到地下区域,结合先进的位置算法,实现了车位级的高精度定位。同时,在室分系统的每个合路点处都加装了一台网关设备,并在手机端安装了室内定位SDK,使得室内定位与导航软件能够无缝对接,为车主提供更为便捷的导航服务。

目前,该项目已在容东片区杏秋苑完成了技术验证。该区域的地下停车场已经具备了米级精度的定位能力,成功实现了行人、车辆的室内定位及室内外一体化导航功能。

编 辑:高靖宇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天翼云作为国家云已经越过向智能云发展的拐点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