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绿源上榜工信部首批电动自行车规范名单:“国家严选”引领发展新周期

2024年8月27日 16:23  CCTIME飞象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发布了拟公告符合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绿源电动车荣幸入选。这份名单不仅是对企业合规性的认可,更是对企业综合实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全面肯定,它代表着最严格、最规范、可持续的行业标准,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国家严选”。

首批名单的“含金量”极高,它涵盖了企业布局、工艺装备、产品质量与管理、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安全生产、劳动者权益保障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七个关键方面。绿源电动车能够脱颖而出,入选这份严选名单,充分证明了其在各个方面的卓越表现和领先地位,为行业树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合规性、马太效应叠加利好头部企业

绿源作为首批入选的头部企业,凸显了合规性和市场马太效应的双重作用。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中,合规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随着行业规范的日益严格,只有那些真正能够达到标准的企业才能立足市场,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绿源电动车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其合规性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

近年来,绿源电动车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数字化电池方面的创新,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绿源电动车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续航和安全性能。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绿源电动车的产品竞争力,也为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4年3月以来,电动自行车行业监管趋势愈发严格。南京大火事件后,国务院迅速成立整治工作专班,部署了对电动车行业各环节的全面整治检查活动。绿源电动车积极响应,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并联合中国质量报开启公益普惠换新行动,体现了对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和积极践行。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电动自行车行业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较弱、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高质量与健康可持续发展,202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制定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电动自行车企业工艺装备和产品质量提出较高可量化标准,如检测设备原值不低于100万元,企业每年自主开发车型不少于10款,研发费用率不低于2%,抑制中小企业抄袭与共模问题,提高前置成本,进一步挤出拼装厂,加强行业集中度。

与此同时,《规范条件》提出大力推动电动自行车智能制造建设,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鼓励企业或所属集团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鼓励开展对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管理。针对消费者升级需求,发展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自行车产品。绿源数字化电池研发应用,正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和有力践行。

行业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新周期

2019年以来,随着新国标的深入实施,抬高行业准入门槛,成为了行业格局优化关键外力,无资质、竞争力低的中小厂商刚性退出。2024年以来,电动自行车行业监管趋势愈发严格。2024年叠加国检、《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锂电新国标等文件的出台,从生产端加强违规管控,垫高前置成本提升行业门槛。

此次首批名单的发布,标志着电动自行车行业将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新周期。在这个新周期里,以绿源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将成为市场的主流。那些能够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服务体验等方面不断提升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和实力。绿源电动车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其高质量发展之路无疑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特别是在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能方面,绿源电动车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和用户体验。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理念,不仅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地位,更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海通证券则指出,截至2024年7月,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3.5亿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空间可期。该行认为,随着相关监管部门力度的提升、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培养,相关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又进一步助推消费者重视老旧电动自行车的更换,有望带动终端换新需求的释放。新国标出台在即,短期需求释放,长期格局优化。相信绿源电动车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不断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邵广禄:面向AI大模型的智算集群及网络的实践和展望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