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终端 >> 正文

中国手机海外扎根,印度没有适宜的“土壤”?

2024年6月17日 07:18  第一财经  

对于中国手机制造商而言,印度市场“本土化”正在走向另一个方向。

有消息称,vivo印度公司近日正与印度塔塔集团(Tata)洽谈收购多数股份、成立合资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营销网络本土化的目的。

截至发稿前,vivo方面并未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但有手机产业链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印度政府已释放相关信号,包括对中国手机厂商提出通过合资的方式增加印度产零组件在手机制造过程中的使用比例,逐渐用印度分销商取代中国分销商,以提高智能手机的“含印量”。

“我们在当地也看到了这样的趋势,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工厂的技术人员正在增加,本地化培养的人数也比以前多了。”上述产业链人士表示,但从当前运营环境来看,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在增大。

在印“本土化”新难题

除了面临日益严格的审查外,中国手机厂商正在遭遇来自于印度市场的新难题。

据印度财经媒体报道,印度政府要求塔塔集团至少持有vivo印度公司51%股份,同时要求收购后的合资公司由当地厂商主导。目前两家企业洽谈已进入后期阶段,塔塔集团对收购案非常有兴趣,vivo印度公司则希望塔塔能提高收购价格,双方尚未达成最后协议。

vivo的几位高管并不希望回应此问题,但在股权出让消息前,相关信号已经逐步显现。去年以来,印度政府已多次向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提出新要求,希望包括在中国企业印度公司的管理层中增加更多的印度籍员工,以及在手机销售环节让更多的印度经销商参与。此外,印度政府还鼓励中国企业与印度本土电子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

塔塔集团在印度制造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此前,塔塔集团已通过子公司塔塔电子(Tata Electronics)进入印度电子制造赛道。Tata Electronics去年11月以1.25亿美元收购了台湾纬创在印度的本地业务,成为首家生产iPhone的印度公司。

除了塔塔集团外,vivo与印度手机制造商Micromax的合作也引发了当地市场关注。有消息称,vivo已将位于大诺伊达的生产设施移交给BPL(Bhagwati Products Limited),后者是Micromax的子公司。而Micromax正准备在该工厂开始生产智能手机。

一位接近vivo的供应链人士对记者确认了上述产线合作的消息。他表示,“目前vivo在印度的产能很大一部分已经搬迁至同样位于大诺伊达的新工厂,而老工厂的生产设施已经移交BPL。”

但他也同时强调,BPL只是租用了vivo的老厂,不仅只生产vivo的手机,还有其他手机产品。

但可以看到,与印度电子产业链加强合作已经成为vivo保住当地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据了解,vivo 2014年正式进入印度市场,目前已是印度销量占比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 5月公布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8%,出货金额同比增长18%。其中,vivo占比约19%,拿下销量第一,但以销售额来看,三星仍以25%的占比居该市场首位。

“vivo在2015年就开始了本地化生产,2018年vivo开始在当地购置土地设厂,同年SMT贴片也开始在印度本地生产。”vivo的一名高管此前曾对记者表示,中国品牌全球化的过程中,印度是避不开的一环。

“含印量”提升背后

近年来,在莫迪政府的推动下,消费电子产业在印度制造业中的占比呈现出上升态势。莫迪政府以印度广阔的消费市场为吸引点,出台扶持方案同时提高整机进口关税,力图打造消费电子制造上下游产业,培育本土完整产业链。

比如2014年的“印度制造”倡议(Make in India Initiative),旨在将制造业占GDP比重由15%提升到25%,把印度打造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2015年,印度政府针对性推出“分阶段制造计划(PMP)”,通过对各阶段产品区别加征关税,吸引外资将产业链逐步转移至印度本土。

而在2020年,印度又推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支持国内企业自力更生发展;2021年底提出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吸引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商投资印度发展相关产业。

目前,印度电子产品年出口额为1250亿至1300亿美元。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相关人士近期表态,希望印度电子制造业产值在未来五年内达到2500亿美元。

“我们的重点始终是实现大规模电子制造。这些重点始终如一,而且这些目标只会加速实现。”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阿什维尼·维什瑙(Ashwini Vaishnaw)说道。

作为印度电子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在调查突袭、多种罚款以及追缴所谓“税款”等压力下,中国手机厂商以及中国电子产业链也不得不作出“本土化”选择。

总体来看,过去几年中资品牌在印度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下滑。记者根据Canalys数据梳理发现,2023年,在印度手机智能市场前五名中,除了三星,vivo、OPPO、小米、realme四个中资品牌合计的份额为58%;而在2021年三季度、2022年三季度,这四个中资品牌合计的份额分别为70%、67%。

其中,印度曾经是小米海外市场中的战略市场。但在2023年,小米集团三大主营业务中,智能手机分部收入减少5.8%至1575亿元,降幅接近百亿,主要原因就是手机ASP(平均售价)的下降。

在今年3月的财报会议中,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对于手机平均售价的下降解释称,海外市场ASP数据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对印度市场的调整,小米高端手机在印度市场2023年基本未做上市。

此外,也有中国手机供应链厂商开始减少对印度市场的投资。去年12月11日,闻泰科技(600745.SH)公告披露,拟终止闻泰印度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募投项目,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闻泰印度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原总投资为15.75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1亿元。后来考虑到印度当地投资环境及政策变化的影响,将该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由11亿元调减为3亿元。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总监高士旺认为,印度营商环境尤其中国手机企业近一年多以来在印度的经营遭遇,对闻泰在印推进制造产业园项目产生了明显影响,在募集资金建设周期和预期效果方面可能都有较大不确定性,闻泰审慎决策终止使用募集资金建设该项目,也是本着对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

“不过,印度对电子信息行业而言仍是一个增量市场,企业对印度市场仍会保持高度关注。无论哪种方式,企业在印投资都要做好尽调,防范税务、劳工、政策等潜在风险。”高士旺说。

编 辑:高靖宇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邬贺铨:大模型下沉到手机 将激活万亿元规模手机产业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