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李洁:算力跟着能源跑,能源跟着算力跑,业务跟着绿算跑

2024年12月24日 20:23  CCTIME飞象网  

12月23日,“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李洁针对算力电力协同发展发表了自身观点和见解。李洁表示,算力电力协同发展是算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迫切需求。“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算力电力协同发展成为解决算力能耗需求、并兼顾节能减排的重要选择。”

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谈及开展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李洁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算力规模快速增长,需要电力系统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据中国算力平台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算力中心用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算力中心用电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时,在政策指引和产业需求推动下,算力正呈现区域集聚化发展态势,八大枢纽节点机架数占全国七成以上,局部电网的压力将进一步扩大。算力电力协同发展有利于保障算力产业用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算力电力协同发展也是算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迫切需求。“东数西算”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多家互联网和IDC企业也陆续发布其碳中和目标,承诺将于2030年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算力电力协同发展成为解决算力能耗需求、并兼顾节能减排的重要选择。

最后,算力中心的负载具有灵活调度的潜力,对于电网而言,这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优化创造了大量的调峰空间。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已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新能源消纳需求急剧增长。“对电网来说,算力中心的负载是一种可以不依赖电网而实现转移的新型负荷,可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进行算力中心负载的调度,进而实现电力负荷跨区域、跨时间的转移。同时,算力中心内具有大量处于长期备用的柴发、不间断电源(UPS)和蓄冷装置,以及大量的中低温余热,如何激发这些能源资源的电力灵活性调节潜力,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李洁强调称。

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的内容

关于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的内涵,李洁认为,从算力角度出发,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支撑能力,为算力产业提供充足可用、安全稳定、经济节约和绿色低碳的电力;从电力角度出发,利用算力中心负载的灵活调节和跨区互济的优势,满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需求,同时也需要应对大规模算力负荷的接入,并赋能电力数智化发展。最终,算力电力协同将推动实现数字经济与能源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算力电力协同发展包括三大方面:

算力跟着能源跑。在规划选址阶段,引导算力中心与清洁能源基地协同布局,缓解东西部算力与电力资源供需矛盾;在建设阶段,选择在电力基础设施资源充足地区建设算力中心,科学合理规划电力容量,开展算力中心电气制冷系统的架构创新;在运行阶段,充分发挥算力灵活调度潜力,辅助电网调峰。

能源跟着算力跑。在宏观层面,能源系统在进行电源、电网规划时充分考虑算力用电需求,科学研判数据中心扩展规模计划,适度超前谋划电网发展,同时推动电力价格与算力价格的交叉关联,研究制定适用于算力中心的价格计算方式;在微观层面,提前了解算力中心建设计划,配合进行电力专项规划,为算力中心提供高可靠的供配电网架。

业务跟着绿算跑。广泛建立绿色算力、算力能效标识,引导用户在开展业务时优先选择绿色算力,拓宽绿色算力应用场景,推动全行业、全产业链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依托绿色算力标准体系,中国信通院也在持续开展绿色低碳、绿色算力等级测试,赋能千行百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未来算力中心的创新发力点

面向算电协同和算能融合,算力中心未来可以从哪些领域创新发力?对此,李洁表示,技术创新上,一是要夯实绿色电力底座支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构建算力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模式,开展新型储能和燃料电池研发应用,建设多能管理系统;加快推动算力中心绿电交易,探索算力中心负载的调度运行。二是要构建高可靠、高能效的供电制冷架构,探索柔性直流供电技术应用,开展集群内电力基础设施共享,推动液冷相关技术创新应用,探索应用算力中心AI节能和联动节能,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的智能协同和优化控制,进一步提升供电制冷系统的安全性与效率。三是要聚焦算力应用平台能力建设,开展负载迁移和负载优化研究,充分激发CPU、GPU等硬件的性能潜力,面向大模型等应用场景深化算法能力、优化策略和参数设置,提升算力能效碳效水平。

产业创新上,聚焦源端、荷端、储端、调度端、融合端,打造技术先进、供需匹配、绿色高效、安全可靠的绿色算力中心集群,围绕绿色算力,积极培育智能调度、源网荷储、新型供电与备电、绿电聚合供应等一系列新兴业态的发展。中国信通院也将致力于构建和完善算电协同标准体系,携手业界伙伴开展算力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供电制冷系统、能效碳效测试等关键领域的标准编制工作,依托中国算力平台,加强对算力使用效率、网络性能、能耗水平等指标的常态化监测,推动算力与电力高质量协同发展。

编 辑:路金娣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张冬:5G扬帆开新篇,数智远航启新程
精彩专题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