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中信科移动蔡月民:低空智联网需超前建设 通信感知实现产品和组网融合

2024年12月11日 10:28  CCTIME飞象网  

日前,由TD产业联盟主办的“5G-Advanced网络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上,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蔡月民发表了题为“通感能力验证 畅想低空新网络”的主题演讲。

他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成为国家战略方向。低空智联网是支持低空经济的唯一基础设备,具有不可替代性,需要超前建设。对于未来低空智联网组网方案,产品需一次到位,从网络建设方面低成本切入,做好平滑升级演进和增强。

低空智联网机遇挑战并存:全方位提升感知性能

蔡月民表示,低空智联网是发展低空经济重要环节,其建设对于低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空智联网需求包含低空通信、空域监管、飞行导航多方面。

当前,低空感知业务主要场景分为无人机监管、无人机避障、飞行入侵监测、飞行路径管理四类,不同场景感知需求不同。应用方面,低空经济典型场景主要集中在城区,需优先确保城区低空的连续覆盖。此外,低空经济典型应用快递物流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重点航线可优先部署低空智联网。

需要关注的是,低空智联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低空智联网将在交通出行、低空物流、地理测绘、农林植保等多个通感与通信低空经济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低空智联网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低空经济仍处于探索期,尚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式,对低空智联网的需求尚未锁定,价值闭环途径不清晰,低空智联网的部署也面临技术维度、安全维度、建设维度等多重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总体看,基于5G-A的通感一体解决方案将扮演最核心的基础支撑角色,定位清晰。

蔡月民表示,通感产业方面,今年还处于探测期,差异化的产品形态和组网模式还处于收敛期。

中信科移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品研发,推出64T128R产品形态,考虑通信与感知能力的平衡,通过64TR满足低空通信需求,同时增加专用于感知接收的64R以提升感知性能。与运营商联合聚焦航道、海面、低空三大场景,已完成4省份的规模试点测试。基于通感一体外场试点的大量测试数据,在小规模组网的场景下,目前可以实现1200×300m空域范围内的全范围感知。

他认为,通感一体重点挑战在于感知,在技术、产业、组网上都是新方向,需要做持续优化。后续在提升感知性能上瞄准两个方向:一是提升感知覆盖能力,目前通感一体通信能力大于感知能力,提升感知覆盖就可以有效扩大站间距,降低建网成本;二是提升感知的精度,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具体优化方案主要包括精细波束管理、高分辨参数估计、多站协同、智能跟踪、目标识别等多方面。

另外,在低空通信方面,也面临低空小区之间、低空小区和地面小区之间的干扰问题,以及不同于常规地面蜂窝的移动性管理问题。低空通信也需要积累规划和优化的经验,“但总体来说,不存在太大的技术瓶颈。”

低空智联网建设路径探析:通信先行、预埋感知、融合组网

低空经济目前仍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对于如何能以一个更加经济合理的方式,快速具备基础能力,来满足对通信、感知基本需求,以及对低空经济商业模式的探索?蔡月民分享了对于未来低空智联网组网方案的见解。

蔡月民指出,低空智联网建设方案可以采用场景化的灵活部署方案。对于低空通信为主需求的场景,可以根据通信的覆盖能力适当拉大站间距,实现低成本的网络建设,按需开通感知能力,未来可根据需求选择部分区域加密;对于有明确通信和感知融合需求的区域,如重点低空经济示范区域、物流航线等,一开始就需要比较高的感知性能,可建设高密度通感一体网络,实现高精度感知。通过以上介绍的通信和感知设备融合、组网方案融合,可实现低成本和高价值场景的差异化适配方案。

演讲最后,蔡月民总结提出了三点对于低空智联网的建设思路与建议。一是通信和感知产品归一化,通信先行,预埋感知,感知按需开通;二是通信和感知融合组网,根据感知需求差异化规划基站密度,低成本建设;三是产品和技术创新,以64T128R为例,通感性能满足要求,降低功耗、组网及运营成本,可实现性能与成本的优化平衡。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