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53度的寒风撕扯脸庞,当暴雪封锁所有进山道路,当孤寡老人颤抖着双手接过热茶——总有一群身穿移动蓝的年轻人,用冻僵的手指托起信号塔,用滚烫的青春守护着祖国北疆的万家灯火。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近这样一群青年,触摸他们用热血浇筑的青春坐标。
极寒中的生命电波
2023年除夕前夜,漠河遭遇五十年不遇的暴雪。阿木尔基站告急的警报划破夜空。两位平均年龄32岁的维护员,在没膝积雪中冲锋的姿态,像极了电影里的慢镜头——睫毛结冰遮挡视线,就用手套擦出两个小洞。极寒低温下油机早已“冻僵”,更换油机时,一名青年维护员的手套直接粘在了金属机身上,当他的手掌与铁质机身冻结在一起时,这个在朋友圈晒滑雪照的时尚青年,硬是扯下带血的皮肤继续作业。三天两夜,他们用15次往返、2根冻伤的脚趾、1只冻伤的耳朵,换来了大兴安岭深处永不熄灭的信号灯。他们跺着麻木的双腿兴奋击掌,激动道:“咱哥俩晚吃两顿饺子,大爷大娘们就能踏实过个团圆年,值了!”
2021年6月连降暴雨,大兴安岭境内多条河流水位连续上涨。在这场抗洪抢险的通信战斗中,最北移动青年闻“汛”而动,在泥泞中扛着设备负重前行,在上涨的河水中冒着危险布放光缆,在抢险救灾中帮扶转移群众和修护堤坝,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移动青年的责任与奉献。
服务线上的温暖年轮
在加格达奇人民路营业厅,有个被户外工作者称为“解冻驿站”的角落。去年冬天,骑手张大哥来营业厅接热水时,结冰的手套竟和杯子冻在一起。这个瞬间刺痛了90后厅经理小王,她连夜准备了姜枣茶保温壶、暖手宝的移动服务站,每个清晨,志愿者们总会提前半小时到岗,把42℃的姜茶倒进贴着卡通贴纸的保温壶,如今已遍布兴安岭7个县区。
我们的服务温度不仅融化冰雪,更温暖人心。2021年,大兴安岭分公司组建“最北移动蓝”青年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在助幼、助老、助贫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将“服务大局”融入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落在老百姓的笑纹与泪水中。
在青松社区,独居老人王奶奶每次看到移动蓝制服就会露出笑容——志愿者教会她用视频通话后,她终于能每天看见在国外打工的孙女。
去年重阳节,当我们在养老院演出时,老人们用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住我们的工牌说:“你们比亲孙子来得还勤。”
在十八站鄂伦春族乡,90后网格经理用3天业余时间,手绘的“象形文字版操作指南”,让82岁的鄂伦春奶奶第一次和远嫁的孙女视频通话。当奶奶把祈福的桦树皮画塞进她怀里时,我们知道:通信技术有了37℃的人情味。
四年来,“最北移动蓝”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2000余小时。最北移动青年用“青辰之力”,绚烂了兴安大地四季。
数字边疆上的青春突围
当数字浪潮席卷而至,最北移动青年深刻认识到,赋能数字转型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必答题”,承载着“网络强国”的战略期许。在基站建设中守望初心,在技术攻关中突破极限,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数字战役中交出优异的答卷。
新时代的最北移动青年,乘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风帆,一路扬帆起航,助力兴安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数字化发展部的青年技术骨干小马,基于DeepSeek开源模型,研发了“大兴安岭数字政府惠企政策智能问答系统”。该系统涵盖354项国家级、212项省级和51项地方特色政策,自上线以来,已成功解读惠企政策文件达213次,政策解读准确率保持在85%,极大程度解决了企业在搜索政策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找不全、条款看不懂、申报不会用”等痛点问题,大力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和企业满意度。
政企事业部小王,多次为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合作伙伴讲解5G智慧应用,从智慧医疗、到智慧城市、到智慧教育、再到智慧林业,5G创新应用成为科技赋能绿水青山的生动注脚。
松岭移动新入职大学生小王,通过日常工作实践,结合自身大数据专业知识,通过模型研究分析影响光缆维护成本的各项因素,自主探索总结降低光缆故障及维护成本、提高故障处理效率的方法。
当塔河县的蓝莓通过我们的5G直播走出大山,当智慧林业助力病虫害预警、当智慧城市为城市管理、居民生活提高便利、当DeepSeek智能系统为企业节省大量政策咨询成本——我们看见:青春智慧正在重写兴安岭的未来方程式。那些在林海雪原跋涉的蓝色身影,那些在机房通宵调试的执着眼眸,都是移动青年对“数字中国”最炽热的回答。
青春不是社交媒体上的精致九宫格,而是暴风雪中永不褪色的移动蓝;担当不是空洞的口号,是冻土层下延伸的光缆,是老人掌心的温度,是危难时刻永不消失的信号。我们将继续以身为笔,坚定践行“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红色通信使命,在这片北疆热土上,写下最滚烫的青春诗行,为筑牢祖国边疆移动通信堡垒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