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算两次竟比一次节能?可逆计算机颠覆现有芯片,破局AI能耗

2025年4月18日 08:24  文汇报  

或许你从未想过,现有计算机的运行方式对能源的挥霍,几乎相当于用一天就“砸掉”一台笔记本电脑。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就发现,当计算机进行运算或删除数据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废热。长久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计算机这种极度耗能的工作方式,并未重视和认真思考如何去改变。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计算机不断增长的巨额能耗将给人类带来能源危机。

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应对办法,但它涉及一个听起来不太可能的路径——让处理器把每一步运算操作都做两次,正向,然后逆向。这就是可逆计算机。

传统计算机之痛,废热耗能远超运算

提高能效需要遵循热力学原理,早在50年前人们就知道这一点,但囿于传统计算机的运行方式及其迅速迭代,提高能效的想法一直未能实现。

如今,AI消耗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其碳足迹增长迅速,已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比整个航空业的排放量还要多。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的阿伊达·托德瑞·萨尼尔认为,AI高耗能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计算机的能量使用方式极为低效——计算机需要不断删除数据,尽管每次操作所需能量看似微不足道,但这种运行方式使计算机时刻处在逆转无序状态,以达到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

热力学定律是处理能量、热量和熵的基本原理。为了提高效率,计算机擦除信息应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这只在被擦除信息不用被恢复时才有意义。严格来说,这是违背热力学定律的。根据热力学定律,删除的信息不会消失,而是去了别的地方。因此当一小段数据被删除后,虽然该数据不会被恢复,但也不会被彻底消除。

运行中的计算机是一台产热量极高的机器,因为它需要不断删除信息。就硬件层面来说,每个程序都由一系列基于电子信号的运算构成,即一串串微小的电子流。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是逻辑门,比如执行“与门”(AND门)操作时,芯片接收输入信号A和B,输出A、B之和A+B,而当A+B被馈入下一个逻辑门时,A和B即被删除。所有的逻辑门都以这种方式删除信息,这些操作所消耗的能量会以热能形式流失。

事实上,计算机在废热上的耗能比运算要多得多。1961年,IBM公司的罗尔夫·兰道尔确定了一台计算机删除一比特数据所耗费的能量下限,即所谓的“兰道尔极限”。尽管今天的高级计算机每删除一段数据只耗费几毫瓦的电,还不到一个灯泡用电的几千分之一,但计算机浪费的能量可以兆瓦计,相当于点亮数百万支灯泡的用电量。

如今,随着可逆计算理念的兴起,计算机领域即将发生重大变革,这将改变计算机内在的传统高能耗运行方式。

可逆计算机优势,两次运算巧妙节能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避免计算机运行高能耗的方法,即创建一种新型计算机。不同于传统计算机,它的所有运行过程都是可逆的。

热力学定律规定,任何有效的不可逆过程都会伴随着熵的增加,但可逆过程可使熵保持不变,因此浪费的能量很少。如果可逆计算机最终能够成功运行AI程序,那么计算机的能耗将可大幅降低。

然而,要造出可逆计算机,需要颠覆现有计算理念,并从根本上革新芯片,程序员也要接受一种完全违背直觉的全新程序设计理念。再以“与门”为例,输入A和B——在传统计算机里,输出A+B后,A和B就会被删除;在可逆计算机里,它们将会存储在某种记忆模块里,以避免耗费能量去删除它们。

兰道尔担心,任何规避这一能耗的努力最终将导致内存不足。但研究人员找到一种解决方法:要求每步计算都执行两次,首先是正向运行,然后再逆向。这是因为,一旦反向运行相同操作,正向操作中使用的任何额外内存都会被释放。

表面看来,重复运行两次意味着计算机的能耗会翻倍,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无论是发出指令还是数据运算,都不涉及数据信息的删除,因此逆行操作不会产生任何明显可觉察的能耗。

可逆计算机就以这种方式巧妙利用了热力学原理。计算机进行的任何操作都含有移动电子这一物理学过程,而可逆计算机移动电子的速度要比传统计算机慢。也就是说,如果将可逆计算机看作是一个物理学系统,由于来回移动的电子较少,它就不会因为需要恢复热力学的基本平衡态而耗费大量能量。

芯片最早后年上市,关键在于软硬件配合

其实,早在1973年,IBM的查尔斯·班尼特就已证明,制造可执行传统计算机所有功能的可逆计算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可为何我们会一直囿于这种低能效的不可逆计算机呢?答案很简单:传统计算机迭代速度太快,这使可逆计算机很难与其竞争。

“我们不知道可逆计算机节能的极限在哪里,但在理论上,哪怕节省上千倍都是有可能的。”英国Vaire公司30多年前就开始了可逆计算机研发,公司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汉娜·厄利认为,如今随着AI带来的能源新挑战,以及传统计算机的迭代放缓,可逆计算机将迎来首个商业化机遇。

据Vaire公司预计,可逆计算机芯片最早2027年可投入市场。不过,要具备真正竞争力,它不仅需要芯片,还得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转型配合。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雅克·卡雷特认为,这种逻辑上完全可逆的计算机语言,对于传统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是“极不相容的”,从无到有创建一种全新的计算机语言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Vaire团队的想法是,尽可能避开这一难题,对传统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改良。他们正在开发一种无需开发全新计算机语言的界面,那样计算机编程人员也无需重新学习。

在硬件方面,研究人员一直在改进一种名为“谐振器”的部件。在芯片内部,电子在改进后的谐振器内的流动速度要比在传统谐振器内慢得多。电子流动产生电信号,速度变慢可让计算机不再“觉察”到电子移动,计算机也就不用为恢复热力学上的平衡态而散热,从而避免能源浪费——这对计算机逆向运行的成功非常关键。

厄利称,Vaire公司已为去年开发的一种谐振器申请了专利,它可让公司开发的芯片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未来计算空间广阔,新型芯片将迎井喷

“尝试开发新技术来解决计算机能耗问题,是个了不起的想法,但问题是需要多久才能投入市场,因为计算机造成的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英国牛津大学的戴维·米顿指出,改进传统计算机软硬件的工作已在加紧进行中。

除了投入可逆计算机芯片开发的Vaire公司,不少初创公司还在开发其他类型的计算机芯片。例如,美国初创公司Normal公司的芯片也利用了热力学原理,不过其运行方式并非可逆,而是利用芯片温度自然发生的波动现象来运行计算机。由于计算机可在无需消耗能量的情况下自然回归热力学平衡态,这款芯片拥有很好的节能前景。

Normal公司的加文·克鲁克斯称,这种芯片非常适合AI,如产生文本和图像。项目开展不到一年,该公司已生产出首批芯片,现正在开发更先进的硬件系统,并开始创建软件系统。

克鲁克斯认为,AI能源危机已将非传统计算机的发展推到了聚光灯下,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五年之内,可能会迎来适合多种需求的芯片开发理念大爆发”。

据预测,各种专用芯片的井喷时刻即将到来——它们之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共生共存,每一种新型芯片都将找到各自独特的生态位。不过,这一切将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负重之路,不会一蹴而就。

编 辑:魏德龄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高通徐晧:利用6G和AI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
精彩视频
专家谈|中国信通院果敢:生成式AI发展为人工智能终端注入创新动力
全球6G大会|高通展示三大6G原型系统 更好服务智能时代
6G技术新突破!6G全息超表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样机发布
全球6G大会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闻库:5G垂直应用痛点值得挖掘,设计6G时要加以考虑
精彩专题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