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北电数智携手北京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实践研究报告

2024年12月24日 13:40  CCTIME飞象网  

随着对AI应用的探索日趋深入,当前的公开数据在大模型训练进程中渐趋枯竭,而“数据烟囱”又对高质量数据流通使用形成了阻碍,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成为AI产业向前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9月起,国家数据局接连出台政策,点明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是产业大势,并出台“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计划,目标于2028年前建成100个可信数据空间,培育五类空间、突破九项关键技术。

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电数智”)精准洞察数据要素价值,凭借全栈AI能力投身“可信数据空间”实践,加速产品落地,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12月19日的2024 数据资产管理大会上,北电数智携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日友好医院联合编写的《智能计算驱动的AI可信数据空间方案研究》(简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北电数智凭借其在可信数据空间的深厚实践,于《研究报告》中围绕可信数据空间定义、案例、国内发展现状等维度,为智能计算驱动的AI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提出三层建议:

明确价值

可信数据空间是数据要素流通基建,也是全行业数据流通的关键保障,可借助隐私计算、虚拟沙箱等技术保障流通安全高效。具体展现为:以“数字合约”规范流通规则,提升效率;用可控、可追溯链路保护数据安全;靠分布式架构让数据由持有方保管,确保数据产权不转移。

借鉴经验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可信数据空间案例。欧盟构建多层次可信数据空间体系,在科研、健康等领域成效斐然。例如:欧洲开放科学云(EOSC)汇聚丰富的科研数据资源,助力科研创新。同时,放眼国内的政务、跨境、工业等领域,也有诸多实践。例如:政务数据空间领域的“区块链+审判”应用可提效司法、跨境数据空间可促进科研数据与实验装置共享、工业数据空间可助力制造升级。

精准施策

我国可信数据空间起步不久,“大模型+数据空间”因技术难、成本高,导致应用案例相对稀缺。要推动发展,需统一技术路线与标准,解决二者结合问题。《研究报告》提议国资企业可带头打造安全高效公平的流通环境发挥领头效应和示范作用。

身为肩负“建设数字中国”使命的AI原生国企,北电数智秉持数据要素领域前沿理念,全力打造安全可靠的数据交互、共享环境,搭建了“红湖・可信数据空间”。一方面,为大模型开发输送优质数据,借大模型产业撬动数据要素价值;另一方面,该空间整体架构贴合大模型开发需求,面向数据提供方,以使用策略协商等功能护其权益,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存、可控可计量”。面向开发者,红湖·可信数据空间还提供了大模型嵌入与开发、数据安全计算、流程管控、算力调度等能力,助力模型训练。

北电数智红湖・可信数据空间的设计严守算法安全,依托混元算力构建,通过嵌入机密计算能力、隐私计算软硬一体设计等技术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在算法开发时,红湖・可信数据空间提供了大模型开发算法融入数据空间的标准化路径,以此护航数据隐私。

在保障数据流通的安全性上,红湖・可信数据空间同样极具针对性。面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据特性,它采取差异化安全技术策略。倘若遇到数据量大、关联超大模型且敏感度低的数据,就运用策略控制与软件隔离手段,让大模型训练安全、高效地推进;要是碰到多方来源、数据量小却敏感度高的数据,便启用基于密码学密文计算的样本对齐、模型推理等技术,全方位确保数据流通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无虞。

目前,北电数智已面向多行业打造可信数据空间系列方案,如:医疗领域整合异构数据、挖掘AI数据,训练专病垂类大模型并打造面向诊疗等场景智能体;科研领域推出“1+1+N”科研数据服务解决方案,构建科研与产品服务生态网络;公共数据运营领域贯通数据全链条,释放公共数据价值赋能区域和相关产业链。

展望未来,北电数智将继续深耕可信数据空间领域,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与敏锐的行业洞察力,持续锻造“红湖·可信数据空间”产品服务能力,将更多创新方案推广至更广泛的领域,让数据要素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充分流动,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及数字经济迈向更高峰。

想获取更多前沿资讯与深度内容?快来“北电数智AI江湖”小程序一探究竟。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张冬:5G扬帆开新篇,数智远航启新程
精彩专题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