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低空经济 >> 正文

低空经济迎重大利好!从“空中驾照”到万亿蓝海

2025年4月2日 06:53  CCTIME飞象网  作 者:孙迎新

飞象原创(孙迎新/文)谁能想到,低空经济强势启动的信号就像春天里的这阵风,来得又快又猛,让人有点猝不及防。2025331日,合肥合翼航空的办公室里应该是一片欢呼,中国民航局向合肥合翼航空颁发了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

这张空中驾照不仅让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载人服务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更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开启了商业化的大门。这个标志性时刻的真实含义,就如亿航智能创始人胡华智所言:我们正在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门,门后是一个立体的、充满想象力的新世界。

就在此刻的大洋彼岸,墨西哥城上空,一架EH216-S电动飞行器轻盈掠过,20分钟的跨城飞行让乘客惊叹科幻片场景成真。这架由亿航智能研发的空中出租车,正是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认证的载人eVTOL机型,正搭载着两人,以2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过墨西哥城盛开的蓝花楹。它的商业化运营,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低空经济从政策试验田走向产业深水区的里程碑。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2万亿元。市场的爆发性增长背后,是政策、技术、资本的三重共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恒山指出:低空经济正在重构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式,它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革命,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

政策东风下的产业狂飙:30省竞逐天空之城

低空经济的崛起,始于顶层设计的破局。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这一新兴产业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框架。随后,《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推动低空+物流”“低空+交通等场景规模化落地。

政策的齿轮一旦转动,便引发全国30个省份的竞速:广州计划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1500亿元,深圳宣布建设1200个起降点,湖北凭借通航飞行小时数中部第一的优势,力争打造低空经济走廊

“谁能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十年的城市竞争。深圳市发改委高屋建瓴,一语道出了全国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深层逻辑。从北京投资千亿打造低空智联网,到浙江绍兴豪掷20.5亿元建设全域低空新基建项目,一场关于立体空间的争夺战已然白热化。

争夺战中,政策的调控之手精准而有力:专项债资本金比例提升至30%,重点投向通用机场和空管系统;《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终结黑飞乱象;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剑指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这股政策东风下,企业军团快速集结:万丰奥威的“eDA40”电动飞行器亮相珠海航展,宁德时代研发的航空级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卧龙电驱的航空电机让飞行器续航提升30%。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政策的作用立竿见影,正如中国民航局原总工程师殷时军所言:政策不是画饼,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催化剂。

这场天空争夺战的背后,可以升格为地方政府对生产要素立体化重构的深刻认知。全国政协委员付诚指出:低空经济不仅是交通方式的升级,更是城市空间资源的再分配。而这场天空争夺战各地早已用自己的方式开启:绍兴投资20.5亿元建设全域低空新基建,7个大中型起降场与50个微型站点构成的网络,将文旅观光与应急救援无缝衔接;而深圳依托5G-A通感一体化基站,实现无人机航线规划与飞鸟轨迹追踪的数字交警系统,则展现了技术赋能的无限可能。

技术突破与基建狂潮:编织立体中国的天空路网

技术的突破,是低空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就以其中的一些略显跨界的技术为例,亿航智能的EH216-S是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认证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其碳纤维机身与低噪音设计,重新定义了城市空中交通的可行性;光启技术研发的超材料飞行汽车叶轮,将风阻降低40%;莱斯信息开发的智慧空管系统,让飞行调度效率提升3倍。

看到这么多井喷般的创新成果,就连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都深发感慨:这是中国制造业的二次觉醒——从地面到天空,我们正在重写游戏规则。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技术链的完善,催生了产业链的裂变。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已超1200亿元,全球市场份额占比60%,大疆、极飞等企业占据消费级与农业无人机市场绝对优势。而在eVTOL领域,峰飞航空的盛世龙完成深圳至珠海跨海首飞,将地面2小时车程压缩至20分钟,展现出商业化应用的巨大潜力。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领先通信技术的应用让无人机飞行器的飞控管理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在深圳人才公园,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打造的5G-A通感一体化基站正全天候扫描方圆1.5公里空域。这套系统不仅能追踪飞鸟轨迹,还能为无人机规划最优航线,其定位精度达到惊人的亚米级。我们正在建造数字时代的空中交警系统中兴通讯无线未来实验室主任崔亦军的比喻,揭示了技术突破与基建协同的深层逻辑。

此外,技术的狂飙也需要基建的支撑:深圳计划2026年前建成1200个起降点,浙江规划15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上海建工在绍兴建设的7个大中型起降场已初具雏形。这些空中驿站如同星罗棋布的节点,串联起低空经济的神经网络。

场景革命与区域竞合:从送外卖打飞的

如果谈及低空经济的魅力,首当其冲在于其重塑社会运行的穿透力。在深圳,美团无人机日均完成超700单配送,风雨无阻地将咖啡、药品送至用户手中;在自贡,无人机搭建的低空生命线实现血液样本1小时跨城转运,挽救无数危急病患。这些场景的背后,是技术与社会需求的精准耦合:顺丰构建三段式航空物流网,干线大型运输机、支线无人机与末端配送机协同作业,大湾区1-3小时送达网络已成常态。

低空经济场景革命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公共服务升级。中航工业翼龙无人机在西藏地震中穿透高原极端气候,实时传回灾情数据;武汉锐科光纤开发的激光雷达技术,让无人机在电力巡检中精准识别毫米级设备缺陷。就连全国政协委员羊毅都在感慨:低空经济让空中之城从科幻走入现实,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社会治理的智能触手。

作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传统势力范围,在安徽黄山风景区,顺丰无人机日均运输物资20吨,彻底解决了索道运力瓶颈;在湖南湘西,游客花500元即可体验穿越云端的低空观光;在广东湛江,京东物流的无人机将生鲜准时送达海岛渔村……这些看似零散的场景,正拼凑出低空经济的全景图。

与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对应的另一个维度,在区域竞争的硝烟中,差异化战略也逐渐清晰:合肥依托中科大科研优势打造中国低空硅谷,深圳凭借完备的电子产业链孕育出大疆、亿航等巨头。这种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同做大产业蛋糕的必然路径,而这个思路也适合大部分的城市,正如北京市经信局提出的:每个城市都应该找到自己的空中名片

这些名片反映出的是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是各自城市竞争的立体化转型。北京依托中关村科研优势,打造创新主导型模式;杭州以电商物流需求反哺技术研发,构建需求驱动型生态;成都则聚焦低空+文旅,开发大熊猫主题观光航线,单次飞行体验票售出超10万张。这种差异化战略,同时也避免了一哄而上的资源浪费,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吴仁彪所警示的:低空经济需要因时因地制宜,条件不足的地区盲目跟风只会满地鸡毛

如果把区域竞合的目光聚焦到低空经济发展的敏感区,则还能看到更多的成功案例: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完备的产业链,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试验田,这里既有亿航智能的载人飞行器,也有顺丰的物流无人机网络,更有深城交打造的低空数字底座,这是一个覆盖起降点、通信导航与监管服务的智能系统,支撑1000架航空器同时飞行。

看着如此丰富而又立体的物流交通模式,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吕本富将其概括为五流合一:高铁、公路、水运、航空与低空经济协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立体交通范式。在此我们也应相信,粤港澳大湾区这块试验田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

未来挑战:破解天空密码的三重关卡

尽管前景光明,低空经济仍面临难以回避的成长烦恼。在湖北,通航机场网络尚未形成联动,空域审批周期长达数月;在延庆无人机测试基地,技术人员为避开民航航线不得不将试飞时间压缩至凌晨;在西部某山区,价值千万的巡检无人机因通信网络覆盖不足沦为摆设。这些案例暴露出三大核心挑战:

空域管理的玻璃天花板——现有空域开放高度多限制在300米以下,而eVTOL理想作业高度为500-1000。中国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长颜晓东坦言:“我们需要在安全与发展间找到更优解。

基建短板的木桶效应——三四线城市起降点覆盖率不足20%5G-A网络部署进度参差不齐。基建方面的短板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硬伤所在,应该认识到,没有5G-A等先进“地网”的支撑,低空经济的“天路”就是空中楼阁。

国际竞争的标准博弈——欧美正加紧制定eVTOL适航标准,试图建立起属于西方话语权的技术壁垒。我们应重视起标准的力量,尽管在无人飞行器技术方面,我国早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也要警惕陷入起了大早,赶个晚集的被动局面,也正如峰飞航空副总裁谢嘉所直言的:我们要用中国标准定义未来空中交通。

展望将来:当中国翅膀舞动全球天空

现在回头再看,很多低空经济的概念早已演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而政策、技术、场景的三重突破,正在催生一个立体的、数字化的新经济形态。这个万亿级市场不仅将重塑城市空间格局,也或将孕育出全新的生活方式:早晨,上班族们可以乘坐便捷的飞行汽车跨城通勤;中午,无人机为在写字楼里勤奋工作的牛马们送来热乎乎的午餐盒饭;傍晚,各种飞行器在黄昏中穿梭的身影成为妆点城市地平线的靓丽风景……

低空经济未来可期,当中国的eVTOL机型开始出口海外,当低空智联网标准成为国际范本,当每个县城都拥有自己的空中物流站,这场奔赴万亿蓝海的征途也终将为我们拓展出一个全新天地,就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所说:低空经济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地面交通,而是创造人类活动的第三维度。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算力筑基、 AI 启智,共迎数智化新纪元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