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卫星 >> 正文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逝世:享年 84 周岁,曾使“嫦娥一号”使用寿命延长一年

2025年4月16日 17:46  IT之家  作 者:清源

4 月 16 日消息,据“总体设计部离退休办”公众号发布的讣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退休干部,杨维廉同志,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5 年 4 月 10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84 周岁。

IT之家获悉,杨维廉 1941 年出生于浙江建德,1958 年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2001 年受命负责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设计工作

而由于运载火箭发射能力有限,卫星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需要经过一个“变轨”的过程。“变轨”是一项尖端测控技术,对卫星轨道测量、发动机点火时间的计算、遥控技术等都有很高要求。

彼时,“嫦娥”的轨道设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探测器在地月间的飞行涉及“三体”问题,除卫星之外,必须同时考虑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影响。杨维廉带领科技人员采用了“圆锥拼接法”,最终为嫦娥一号找到了独特的地月转移轨道。

由于轨道设计合理、控制精准,嫦娥一号卫星在“奔月”途中应有的三次中途修正有两次得以省去,从而节省了大量燃料。据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透露,“嫦娥一号卫星的使用寿命因此延长 1 年

在“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后,杨维廉弟子带领的设计团队再接再厉为“嫦娥二号”实现了“加速度”。这一创新让“奔月”时间从原来的 15 天大幅缩短至 7 天,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高通徐晧:利用6G和AI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
精彩视频
专家谈|中国信通院果敢:生成式AI发展为人工智能终端注入创新动力
全球6G大会|高通展示三大6G原型系统 更好服务智能时代
6G技术新突破!6G全息超表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样机发布
全球6G大会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闻库:5G垂直应用痛点值得挖掘,设计6G时要加以考虑
精彩专题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