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谈6G:从场景出发,协同创新共同定义6G

2025年4月15日 18:02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高靖宇/文)随着5G商用进入规模化阶段,全球科技产业已将目光投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研发。在日前召开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上,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6G的成功需要打破传统通信技术的边界,通过跨行业协作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探索更具颠覆性的应用场景。

相较于5G时代以"增强型移动宽带"为核心的技术升级,6G将突破传统通信范畴,向空天地融合、通信与感知一体化等方向拓展,将为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场景提供真实支撑。因此,“全行业共同定义6G”成为此次大会普遍共识。

对于“全行业共同定义6G”的提法,秦飞表示高度认同。他指出,5G虽在技术层面取得突破,但“在扩展场景和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实现行业信息化与智能设备的规模化应用。因此,6G的定义需要以场景驱动为核心:“通过共同定义6G的潜在场景,再梳理、聚类和筛选,找出最典型且可行的方向。”他强调,这种跨行业的协作模式将成为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趋势。

如何推动技术创新向产业化跨越?秦飞认为,“通过实践把各方拉到一起”是最优解。他提出,通信工程师应与各行业合作,将6G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先跑通看看中间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实践检验技术可行性,明确“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最终打磨出真正适用的解决方案。

谈及AI在未来终端的应用,秦飞提出了两大方向:一是利用AI模型优化通信质量与效率,例如“在电梯或地库等特殊区域,AI可智能选择网络以保证信号质量”;二是通过AI解决网络切换、信道预测等复杂问题。但他也坦言,6G与AI结合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保持信号连续性、优化信道编码与解调制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神经网络等技术来解决”。

在AI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结合中,秦飞指出:AI赋能网络,一是可以优化网络性能,二是网络可以为终端提供智能化服务,例如“端-云”协同与“端-网-云”协同。他进一步解释,“端-云”协同是终端借助云端算力提升AI能力,而“端-网-云”协同则强调在网络中部署算力资源,例如“进行图像渲染后将结果推流至终端”,从而降低终端硬件负担,拓宽应用场景。

编 辑:高靖宇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高通徐晧:利用6G和AI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
精彩视频
全球6G大会|高通展示三大6G原型系统 更好服务智能时代
6G技术新突破!6G全息超表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样机发布
全球6G大会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闻库:5G垂直应用痛点值得挖掘,设计6G时要加以考虑
全球6G大会 | 高通徐晧:“人工智能+6G”带来更多应用场景 中国6G占据优势
精彩专题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