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2025中关村论坛|云迹科技出席京港科技创新论坛,与香港诺达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4月1日 14:09  CCTIME飞象网  

在全球科技竞争与AI产业化加速的背景下,京港科技创新合作迎来重要发展契机。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京港科技创新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联合主办。

论坛以“京港携手,智引全球”为主题,充分发挥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科研产业优势,以及香港联通世界的国际窗口作用。会议聚焦技术突破、成果转化与跨境合作,旨在构建京港"基础研究+产业落地"双引擎,既助力中国企业抢占全球AI高地,又推动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京港科技创新论坛现场

作为重要成果,云迹科技与香港诺达机器人在论坛期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研发及商业化的先行者,云迹科技还参与了关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圆桌讨论。论坛围绕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国际金融及贸易渠道等关键领域,推动京港两地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会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陈祖恒致辞。他强调,北京一直与香港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京港合作的范畴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去年9月,生产力局与中关村青创中心共同建立“京港研发加速中心”,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为京港科技合作注入更多更强劲的创新动力。随着‘全球南方’经济体的崛起,生产力局将继续强化香港‘内联外通’、‘科创领航’的优势,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助力企业出海,探索两地创新合作的新场景、新生态和新机遇。”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 陈祖恒致辞

一、京港两地企业加速融合推进科研成果应用落地

在京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云迹科技与香港诺达机器人围绕联合研发、市场开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云迹科技就已成立香港分公司,落地在香港研发中心的投入建设,通过建设产学研用的深层次建设,打造中国AI强技术、中国机器人强品牌,以香港为视窗引领全球并应用于全球。

同年10月13日,云迹科技与香港理工大学(PolyU)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SHTM)在香港理工大学签署了战略协议,正式成立「酒店数字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旨在在打造具备全球化实力的“产学研用”国际AI与具身智能研发基地的同时,形成更强凝聚力,助力香港打造“金融中心”之外的“科技中心”。

香港诺达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林智祥、云迹科技副总裁谢云鹏作为合作双方代表签字

(见签嘉宾)从左至右:中国发明协会副秘书长刘志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邱达根,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陈祖恒,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副主任张有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汤健,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毕坚文

二、政策利好+技术赋能助力香港从资本枢纽到科技引擎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创新总监都永海、高盛(中国)证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逸兰、明略科技副总裁张旭与云迹科技副总裁谢云鹏一同参与对话。

关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圆桌讨论现场

邱达根在分享中表示,北京与香港在科研合作、科技企业募资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众多高校,两地在科研课题方面具备共同研究的基础,且过去几年已打破科研资金跨境流动的门槛,为合作提供了便利。香港将发挥好“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深化京港科创合作。

都永海分享了生产力局作为以市场导向的国际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发挥其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落地,增强产业竞争力。并介绍4月中旬,生产力局将联合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出海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认证及支援服务,助力内地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谢云鹏表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自由贸易港,香港具备资金自由流动、国际化法律体系及成熟的产学研生态,能为技术转化提供高效通道。香港将不仅是金融枢纽,更将成为中国技术出海的先锋。

未来,云迹科技将以香港为跳板,构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全球复制”的闭环:一方面,依托香港国际化的法律与金融体系,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资本;另一方面,通过具身智能及离身智能无缝整合的标准化产品,输出可快速落地的“中国智造”方案,让中国技术成为全球数智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算力筑基、 AI 启智,共迎数智化新纪元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