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原创(高靖宇/文)3月27日,一则“谷歌将终止开源安卓”的传闻引发热议。消息称,谷歌计划停止维护Android开源项目(AOSP)的公共开发分支,所有Android系统开发工作将转移到谷歌内部进行。目前,谷歌官方尚未作出回应,但平静海掀巨浪,无数心难再安然。此举被质疑违背开源精神,开闭源之争又起波澜。

AOSP终结:双轨变单轨?
谷歌在2007年宣布成立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OSP),并发布首个开源版本。基于谷歌Apache 2.0许可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分发或修改和分发基于AOSP的操作系统,而无需支付任何许可费用或发布源代码。
这促进了AOSP的飞速发展,安卓也因此成为史上最成功的开源项目之一。2012年,安卓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49%,成为仅次于塞班的全球第二大手机操作系统。

这一时期,谷歌扮演着“开源传教士”的角色:核心代码开放、允许厂商自由修改系统、不强制捆绑GMS服务。
然而,商业利益的侵蚀在2010年悄然开始,谷歌相继将搜索、地图、应用商店等关键服务打包为GMS,并通过移动应用分发协议(MADA)要求厂商预装,否则无法获得系统更新支持,以此来间接主导Android生态。
因此,安卓系统更新形成了AOSP和GMS“双轨并行”:AOSP更新面对所有人开放,谷歌内部更新则只对拥有GMS许可证协议的公司开放。
不过,双轨更新的制度并没有带来“两全其美”,而是版本错位的尴尬。开源的AOSP的版本迭代远不如GMS高效,经常落后于谷歌内部迭代版本,这种差异导致谷歌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两个分支之间合并补丁,但是AOSP和GMS的补丁越多,引发的系统冲突也越多。
为此,谷歌决定改变“双轨并行”的状态,将AOSP的版本更新纳入谷歌公司内部进行,直至新版本推出后再公布AOSP的源代码。这也意味着,AOSP依然是开源的,但公众已经无法实时观察AOSP的更新进展。
会产生哪些影响?
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AOSP是安卓系统的核心部分,支持着全球超30亿台智能设备,如果真的采取闭源,将会对现有安卓生态带来巨大冲击。
从谷歌最新表态来看,其目标是简化Android的开发模式,开发者仍然可以通过AOSP获得完整源代码。因此,谷歌此举并非完全放弃开源,对普通用户和主流厂商影响有限,但中小开发者和未合作厂商的生存空间或许会被压缩。

目前,全球主流手机厂商OPPO、vivo、荣耀、小米等都已与谷歌签订了各种授权合作协议,是谷歌GMS的“认证用户”,AOSP变更开发流程,不会对厂商产生直接影响,对消费者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受影响的是那些没有谷歌授权的自由开发者,他们会更晚才能获得新版本代码。此外,依赖 AOSP 开发低价设备的厂商也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比如说面临系统更新延缓和安全补丁滞后风险。
尽管谷歌官方始终强调Android系统的开放属性,但业界对于其生态战略转向的讨论从未停止。业内人士表示,最早Android代码是完全开放的,此后谷歌将越来越多的核心功能相继迁入闭源的GMS,强化对硬件厂商的话语权,因此被指安卓只是“有限开源”。
但也有观点认为,谷歌通过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也无可厚非,毕竟AOSP的作用早已非同往昔,投入却不能带来实质收入,对于一家商业公司自然会做出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