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PON系统波长选择的考虑及演进:从EPON到50G PON的启示

2025年3月24日 15:39  CCTIME飞象网  

在通信行业中,无源光网络(PON)技术一直是光纤接入网的核心。随着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PON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从最初的EPON、GPON,到如今的10G EPON和50G PON,每一次技术升级都伴随着波长选择的优化与调整。本文将深入探讨PON系统波长选择的考虑因素及其演进过程,特别是EPON波长选择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未来的启示。

EPON波长选择的初衷与局限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起步较早,其国际标准于2004年完成制定。在当时,PON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EPON的设计特别注重突出点对多点(P2MP)架构的低成本优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EPON在波长选择上优先考虑了低成本FP(Fabry-Perot)激光器的使用。

图1:FP激光器的光谱示意图

FP激光器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但其多纵模和波长漂移的特性决定了需要占用较宽的频谱资源。因此,EPON的上行波长占用了1260nm~1360nm的范围,波长跨度高达100nm。

图2:EPON(FP宽频)波长以及光纤水峰和低色散区

从光纤特性来看,这一波长范围占据了从光纤截止频率到水峰之间的所有低色散窗口。尽管这种设计在当时满足了低成本的需求,但也为后续的技术演进埋下了隐患。EPON在波长选择上缺乏对长期演进的考虑,导致了诸多限制。因此,在PON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多数运营商更倾向于部署GPON网络。尽管GPON初期的估计成本较高,但随着大规模部署以及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GPON的成本迅速与EPON持平,并让运营商额外获得了高品质网络及长期演进的便利性。

10G EPON阶段的波长约束与解决方案

随着PON技术的代际演进需求逐步显现,DFB(分布式反馈)激光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下降引发了业界对EPON波长约束的关注。产业开始考虑EPON标准及波长的修订方案。在10G-EPON规模应用初期,2017年,运营商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将EPON上行波长从1260nm-1360nm的宽频范围收窄至1290nm-1330nm的窄频范围。

然而,在10G EPON阶段,波长约束成为技术演进的瓶颈。由于标准定义上无法避开存量FP激光器的波长范围进行独立的上行波长选择(下行波长选择了色散较大的1577nm波长),最终产业界通过协同创新,采用上行时分方案对波长约束进行了适当规避。这一方案牺牲了上行效率,性能上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实现了网络的平滑部署。与此同时,运营商开始部署窄带EPON终端,通过部署周期自然淘汰掉宽频FP EPON终端,从而为未来PON网络的升级换代扫清障碍。

图3:EPON窄带+10G EPON+50G PON波长示意图

50G PON的波长选择与归一化演进

随着50G PON技术的到来,EPON FP波长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关注。50G速率的波长需要部署在低色散区域,但由于1360~1490nm区间内色散显著增加且光纤水峰对现网部署造成了限制,同时考虑到EPON窄频标准已经执行多年,产业界在国际标准定义时经过慎重考虑达成一致共识,从技术指标要求和产业发展角度,仅考虑EPON窄频共存。50G PON标准实现了EPON/GPON共存演进的归一化,这是PON产业演进的一个重要节点。

50G PON的波长选择不仅考虑了技术指标,还充分考虑了现网部署的实际情况。通过窄频共存,50G PON在技术上实现了与现有EPON/GPON网络的平滑过渡,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这一演进过程充分体现了产业界在波长选择上的成熟与智慧。

经验教训与未来展望

EPON波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短期低成本,需要相信技术和需求的快速发展,要考虑网络的长期演进。50G PON商用已经到来,EPON当前的重点工作应放在现网中FP波长的排查和整治上,为现网部署50G PON做好准备,提升网络竞争力。

未来,随着PON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波长选择将继续扮演关键角色。产业界需要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确保网络的长期演进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运营商应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共同迎接下一代PON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算力筑基、 AI 启智,共迎数智化新纪元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