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华为Pura先锋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推出首款全面搭载HarmonyOS 5的手机华为Pura X。同时,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将在电脑上首次实现鸿蒙系统的落地,时间放在了五月份。
虽然早有苗头,但从时间点的布局来看,华为终端全面鸿蒙化的信号正在变得更加强烈。因为和手机以及平板不同的是,电脑的技术和生态壁垒更加坚固,华为跳出这一步,势必一鼓作气。
移动端操作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由安卓和苹果二分天下,而在华为推出鸿蒙系统后,显现出了挑战者的勇气。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华为鸿蒙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增长到4%;在中国市场,鸿蒙系统的份额则增至17%,跨过16%生死线的同时首次超越iOS。在最新的数据中,鸿蒙的份额达到了19%。
这里面最主要的贡献者来自于以手机为主的端侧。华为手机份额的上升聚拢了此前仍在犹豫的互联网厂商和开发者。
“两年之内差不多会尘埃落定,毕竟没有人会愿意损失占比如此大的客户。”蚂蚁数科移动科技的一位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但鸿蒙用了一年时间就干了过去其他应用生态积累了10几年的事。这股“狠劲”让他感受到了华为要做事的决心。
公开资料显示,在鸿蒙5公测的5个多月里,鸿蒙的用户优化建议收到了400万条,为此华为做了30多个版本以及150项功能的更新。
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在全新的操作系统上部署一个应用版本,几乎等同于开发一个全新应用,哪怕一个小应用,至少也需要配置如产品经理、程序员以及设计师这样的一套人员,产品复杂程度越高,成本将呈量级提升。但从发布现场看,不仅百度、京东、钉钉、WPS这些主流产品的负责人到达了现场,一些应用的新功能也选择在鸿蒙上首发。
“这或许是一项巴别塔式的工程。”现场的一位开发者对记者表示,鸿蒙本身是一个体系化的操作系统,它需要面对ARM、X86甚至更多的指令系统重构一套完整的组件,包括编程框架、编译器、RunTime、自有编程语言、文件系统、内核、IDE、系统设计器以及应用层的AI驱动、AI框架和AI模型等,虽然适配难度大,但在全球操作系统的竞技场上,或许坚持走下去,中国厂商能掌握主动权,而不是某些模块环节上自娱自乐。
在采访中,多数开发者表示,鸿蒙对于现有操作系统行业而言,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替代,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其跨设备的能力,找到新流量的机会,实打实地赚到钱。但如何将硬件优势转化为生态势能,将决定鸿蒙能否成为新的行业标杆。
电脑赛道必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当前,Windows全球市占率接近七成,加上苹果的macOS,两者通过长期积累的开发者网络、硬件合作和用户惯性形成竞争壁垒。而相较于手机、平板所在的移动领域,电脑对于内核框架以及生态的要求更高。
目前鸿蒙并未披露鸿蒙电脑的技术细节,但从布局看来,鸿蒙电脑的生态建设无法仅靠华为独立完成,需要开发者、硬件厂商、高校等多方合作。尤其是在工业建模、编程开发等专业软件领域,需要更多“零的突破”。
不过对比来看,即便是苹果、微软、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已经在这个行业中跑了三四十年,属于鸿蒙的规模之战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