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2025 CES英伟达RTX 50系列GPU发布,高通/AMD/微美全息创新共塑科技新篇章

2025年1月8日 10:53  CCTIME飞象网  

众所周知,一年一度的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于1月7—10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作为消费电子产品趋势风向标,吸引超过13万名参会者,其中来自中国的参展商有1300余家,创历史新高。

AI是贯穿本届CES展的主题,即“AI技术的硬件落地”。从2023年至今,以大模型为基础的AIGC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落地到各个领域。

NVIDIA重磅推出RTX 50系列GPU

据了解,作为AI行业的领导者之一,英伟达(NVDA.US)在本届CES 2025上重磅亮相,

带来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GeForce RTX、Studio、RTX AI PC、视觉生成式AI、自动驾驶汽车、工业数字化以及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据透露,此次参展,英伟达官宣发布GEFORCE RTX50系列显卡,涵盖RTX 5090、RTX 5080、RTX 5070 Ti和RTX 5070四款型号,配备PCIe5.0等新技术。

这一代产品相比Ada Lovelace系列实现重大飞跃,配备PCIe 5.0接口、GDDR7内存及DisplayPort 2.1a接口,且均采用16针电源连接器。英伟达宣布,RTX 5080和RTX 5090将于1月30日上市,RTX 5070系列则于2月推出,届时玩家可体验其强大性能与创新特性。

AI变革时刻开启

同时,英伟达的老对手AMD(AMD.US)自然也不会错过CES,带来了多款重磅新品,全新RDNA4 架构的处理器锐龙9 处理器、掌机专用芯片等。

其中,AMD RDNA 4架构带来了多项关键特性和改进:1、优化计算单元:AMD针对计算单元进行了改进,以提高效率和性能,同时引入了4nm制程工艺,得以实现更高的IPC性能以及更低的功耗表现。

更出色的AI计算能力:RDNA 4架构在AI计算方面有显著提升,采用了第二代AI加速器,因此其可以实现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高效的AI算法执行。3、更强的光线追踪:RDNA 4架构采用了第三代光线追踪加速器,每个计算单元在处理光线追踪任务时都有所增强,从而提高图形的逼真度和性能。

另据公开信息,高通(QCOM.US)、亚马逊(AMZN.US)等将在CES 2025展示AI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以及Al打通下的全屋智慧家庭生态。

亚马逊智能设备和亚马逊云科技将联合展示一系列采用了亚马逊语音识别和AIGC的智能设备,包括Echo智能音箱、Fire TV流媒体设备、Ring视频门铃、Astro机器人以及Alexa语音控制等。

高通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宣布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AI创新,展现了其如何推动用户体验在PC、汽车、智能家居和企业级等多元终端品类的变革。另外,新推出Qualcomm AI本地设备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在专用的本地硬件上运行生成式AI推理和计算机视觉,以及Qualcomm AI推理套件和服务。

微美全息多元领域创新与生态建设

不仅如此,公开资料显示,微美全息(WIMI.US)同样是AI领域的先行者,除了丰富的软硬件产品之外,也不断致力于与生态伙伴的合作,对于一些垂直领域来说,旗下产品在云服务、娱乐、工业、汽车、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是AI元年,一众厂商纷纷入局以提升AI市场认知度,而2025年不仅将吸引更多厂商与芯片企业加入竞争,人工智能市场格局也将更为激烈。因此,微美全息现有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吸引力仍有待提升,将在产品、生态及软件服务方面加速迭代,接入开源的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积极在AI技术应用方面新突破,推动AIGC行业迈向多元化和全方位竞争的新阶段。

结尾

事实上,过去一年中,各大厂商围绕AI赋能、产品形态与用户体验展开积极探索,2025年将迎来重要变革时刻。中信证券认为CES 2025关键词为“AI加速落地”,在大模型理解及交互能力快速提升+对外API调用成本快速下降的背景下,AI端侧落地有望百花齐放。一些相关产业链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请拭目以待。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信通院汤立波:“5G+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