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墨迹天气黄耀海:如何通过健康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应对天气变化

2024年9月14日 15:51  CCTIME飞象网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持续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且影响范围更大。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下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气象经济论坛上,多名专家围绕“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这一主题开展交流,墨迹天气高级副总裁黄耀海发表《应对天气变化,守护身心健康》演讲并发布健康领域专业气象服务。

图注:墨迹天气高级副总裁黄耀海

黄耀海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墨迹天气的应对思路是通过对影响健康的气象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建立信息和预警系统,提醒大众提前预防和应对。”基于此,墨迹天气发布了中暑预报服务、天气痛预报服务、过敏预报服务、流感预报服务等多项健康领域专业气象服务。

有研究表明,近些年热相关死亡率增加了约68%,最多出现在55-64岁人群。在中国,2022年中国因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可能多达5万人,比2021年翻一番。

图注:中暑预报服务

黄耀海介绍,为应对中暑问题,中暑预报服务考虑了温度、湿度等天气要素,通过计算中暑风险等级,提供未来5天的中暑趋势预报,并可订阅中暑危害提醒。通过中暑风险提示,中暑风险较高的人群可以根据情况保护自己,度过炎热的夏天。

在忽冷忽热的冬春交界期,呼吸系统疾病尤其高发。以中国11个主要城市为例,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有显著提升。针对这类情况,墨迹天气推出了过敏预报服务,根据气温、风力、降水及过敏源情况计算出过敏风险等级,提供每3小时更新一次的精确过敏预报。该服务能够及时提醒敏感人群注意主要过敏原,并采取防护措施,从而远离过敏原密集地区,保障安心出行。

图注:过敏预报服务

除了关注与天气显性关联的中暑、过敏等影响,墨迹天气还关注到疼痛与天气之间联系。

黄耀海介绍,墨迹天气基于疼痛与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异常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推出了天气痛预报服务。该服务综合考虑温度、气压等天气情况,计算出疼痛风险等级,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给出相应的症状提醒及注意事项。用户可以根据天气疼痛等级来监测自身疼痛变化,及早进行干预和采取应对方案。

应对流感问题,墨迹天气从温度、湿度等影响流感病毒的生存条件入手。黄耀海表示,墨迹天气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不同温度、湿度下的流感病毒活跃概率,进行小时级的监测,从而为易感人群提供流感易感预报,帮助其进行个人健康管理,也为公共卫生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注:温度、湿度与流感病毒生存率(6小时)的关系图

墨迹天气一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致力于提供更有价值的气象服务。本次服贸会上,除了面向公众的天气预报产品,墨迹天气还展示了面向企业和政府的气象服务产品与方案。

黄耀海表示,墨迹天气在气象技术与数据融合、行业气象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成功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气象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气象数据分析,并取得了预报准确率的显著提升。基于这项精准的预报能力,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气象产品,如短时预报和全球雷达融合降水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16年起,墨迹天气便布局了“气象+行业”的运营理念,将气象数据与各行业数据深度融合。“我们为航空、轨道交通、能源、农业、环保以及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气象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挑战,减少损失的同时并提高运营效率。”黄耀海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无论是人类健康还是企业经营都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向未来,墨迹天气将进一步发掘气象价值,将气象科技与健康需求、行业需求进行高效匹配,以期帮助社会各界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升经济社会整体的韧性,共同迎接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邵广禄:面向AI大模型的智算集群及网络的实践和展望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