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摩根士丹利基金:脑机接口又有新进展 “AI+”还有哪些投资方向?

2024年8月14日 06:10  智通财经  

智通财经APP获悉,摩根士丹利基金发文称,近日,据埃隆・马斯克透露,其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已成功将第二颗脑机接口芯片植入了一名人类患者体内。这是继今年1月首位患者植入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这意味着,全新的人机交互时代或许已经不远了。就目前来看,医疗和出行两大领域,是“AI+”率先赋能的大方向。

探秘脑机接口,未来医疗新助力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其本质是一种“AI+”的运用。它在人类的大脑或者脊髓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通道,通过采集和解码中枢神经活动进行意图识别和输出,操控外部装置并接收反馈信息,构成闭环的人机交互系统。

根据信息采集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将电极和传感器直接插入大脑捕捉神经活动,可获得高质量的神经信号,但相对来说创伤大、风险高。今年的两期植入案例均属于此类。而非侵入式,则通过将电极和传感器置于头皮表面获取信号,安全性高,但信号质量低,功能有限。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脑机接口也逐渐从科幻走进现实。随着AI芯片性能的飞跃性提升,科学家们得以探索和实现更加复杂和精密的脑机接口解决方案。这些高性能芯片不仅极大地加速了数据处理速度,还提高了算法的精确度,使得脑机接口能够更加高效地解析和响应大脑信号。

当前市面上的脑机接口运用,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帮助那些存在人体机能障碍的患者。它使得患者的脑部活动信号能被实时读取,通过意念来辅助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

进入临床阶段,脑机接口未来可期

事实上,全球关于脑机接口的研究早已开始,而国内的起步则相对较晚一些。从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是全球脑机接口产业的融资大年,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医疗类脑机接口融资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在进入2024年后,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也是频有突破。

2024年1月,我国半侵入式脑机接口NEO首例人体植入成功,帮助高位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光标移动、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

2024年4月,北京出台《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征求意见稿)》,首个省级层面脑机接口专项产业政策文件宣告问世。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应用最广的就是帮助残疾人灵活运用假肢。接入神经信号后,假肢可以做到非常灵敏复杂的操作。随着研发的持续推动,脑机接口行业已经从概念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意味着脑机接口走向商业化市场已指日可待。

而从潜在的应用场景来看,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在医疗、康复、娱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MARC Groupe的数据显示,2023年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19.8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有望达到3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14%,发展前景广阔。

赋能万物,“AI+”领域大有可为

过去只存在于幻想中的脑机接口,如今走进现实,其背后离不开“AI+”的助力。

如今的“AI+”,就仿佛上一轮互联网浪潮中的“互联网+”一样,正以其强大的赋能效应,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医疗和出行两大领域,是“AI+”率先赋能的大方向。

AI+医疗

除了脑机接口外,AI辅诊、AI远程医疗、机器人手术等技术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智能医疗装备发展;202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再次提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AI+医疗”大有可为。

AI+出行

今年来,从萝卜汽车到Robotaxi,智能驾驶概念一度成为市场热点。交通运输部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将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50%以上,高度自动驾驶汽车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范围。目前多家车企正积极布局智能驾驶。

总的来说,AI融入各行各业是大势所趋,“AI+”新时代即将到来。借鉴上一轮的“互联网+”,未来部分行业或许会被颠覆,但更多的新兴行业与投资机会将会不断涌现。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尚冰:中国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多项关键指标位居全球第一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