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起底东软刘积仁:一位大学教授的商业智慧

2024年7月9日 16:41  CCTIME飞象网  

在中国医疗设备产业的版图中,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日,东软医疗迎来了一件历史性事件,获得了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通用技术集团的战略投资,给资本市场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这次的资本合作,不仅让东软医疗有了充足的资金,也有了坚实的后盾,提升了东软医疗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市场地位,为东软医疗继续在资本市场谋求上市提供更好的准备和支持。

如此一来,东软大健康生态也变得更加强大,核心竞争力也更稳了。

这件事使得业内人士们将目光再次锁定东软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这位出身自大学教授的企业家,究竟有着怎样的商业智慧,能够布下这样一盘棋局?

一、从商业小白的大学教授到企业家

东软集团的创始人刘积仁是中国第一位计算机专业博士,并在1988年成为东北大学的教授,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教授之一。

当刘积仁信心十足地想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大展身手时,却因为经费不足导致他的科研工作难以为继。

在这种情况下,刘积仁于1988年与两位青年教师在东北大学的一间半研究室里,以三万元经费、三台286电脑,创建了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试图搭建一个技术转移中心,把科研成果转移到企业,获取充足的科研经费继续做研究。

幸运的是,1989年,刘积仁将他的博士论文方法论卖给了日本阿尔派,获得了30万美金,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做买卖。据他后来回忆,当时他对金融、经营一无所知,计算方式简单粗暴,就是公司一年的费用是三万,十年大概需要三十万。

带着这种简单和质朴的想法,刘积仁的创业之路正式开始了。

1991年,东软成立。1992年,刘积仁就开始鼓励员工购买公司股票,还将“追求个人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口号贴在公司一进门的墙上,这在当时是令人无法理解的。

直到1996年,东软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软件第一股”。当时员工合计持股7.27%,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

刘积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我那个时候就有个感觉,中国社会给了每一家科技公司,特别是给了科技公司的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机会”。

之后,尝到甜头的刘积仁一发而不可收拾。1999年和2000间,东软再次启动员工持股计划,使更多的东软员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东软集团整体上市。2011年,由东软员工持股的沈阳慧旭公司所持股份已经超过9000万股,占全部股份的17.17%,按照当时的股价其总价值超过27亿元……

刘积仁通过推动东软上市,以员工持股、股权激励、期权等方式不断激励员工,实现了东软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从一家软件企业到布局产业生态

随着东软集团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大,刘积仁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不满足于一个东软集团,而要打造一个“东软系”上市公司集群。

2016年,刘积仁在东软成立25周年的庆典仪式上表示,要把东软打造成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与垂直业务融合发展的创业平台公司,开创下一个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十年。

在此之前,初次试水的是东软教育。由于教育板块与东软的主业在经营、业务和市场等方面差异巨大,2011年,东软教育板块剥离。2020年9月,东软教育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随后是2011年,东软收购望海73.14%的股权,进军医疗生态价值链管理领域。2015年,东软望海成为东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同年引入平安人寿、泰康人寿等战略投资者。目前,望海康信是在医院精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领先者。

最值得关注的是东软医疗、东软熙康。两家公司于2014年获得了国内医疗设备、健康管理领域最大单笔融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为东软集团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减轻了业绩压力,也加速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在各自业务领域的研发和创新步伐。

另外加上之后成立的东软汉枫,以及东软集团的医疗信息化业务等,东软大健康生态就此形成。

不难看出,刘积仁的战略思维,就是以软件业务为核心不断发展以信息化赋能的战略新兴产业,并将与软件主业差异较大的业务独立发展,这些业务要么是研发周期长,需要巨额、长期的投资,要么就是运营方式与软件完全不同,比如医疗设备,教育、云医院,放在东软集团采用统一的运营和市场管理方式,会限制这些业务的发展,而且会使得东软集团的报表不好看,甚至很有可能造成严重亏损,拖垮东软集团。

所以,刘积仁将这些创新公司逐步独立出去,通过不断的融资,获得持续的资金,开拓市场,迎来业务的猛涨期,最终走向上市之路。

不仅如此,在选择投资者方面,刘积仁似乎也遵循一个原则,即具有业务相关性,能够为这些公司提供丰富的市场资源,并且能够与东软集团的业务形成良好的互动。

按照预想的,这些独立出去的创新公司在融资之后持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力度,推动有效的转型和突破,市场影响力和业务内涵持续提升。

2023年,东软熙康正式登陆港股。刘积仁的长期战略梦想又近了一步。

三、从破局到布局,铸就国之医疗重器

作为东软医疗的领路人,刘积仁开创了中国CT发展史的先河。

上世纪90年代,医用CT市场完全被美、日、德三国的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对医用CT的需求十分大,但因为费用昂贵,只能使用国外已经淘汰的二手CT。

东北大学启动了CT攻关项目,在199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国产CT样机,不仅使用性有待提升,在CT产业化方面也是困难重重。

因此,学校第一时间想到了刘积仁。刘积仁在外部所有人都不认为CT项目能成功,且内部管理层担心巨额的研发费用会拖垮东软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接手了。

刘积仁说: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健康是一个巨大的民生需求,我们应该、也必须要攻克这个难题,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就这样,1997年,东软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可以临床应用的国产CT并正式推向市场,填补了中国医疗装备产业空白,改变了全球CT竞争格局,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掌握CT制造技术的国家。

对东软医疗,刘积仁采取了更加独特的战略规划。

第一步,独立。1998年,东软遵循硬件产品投研产销周期和商业路径,将CT业务从软件主业分离,独立运营,投资成立东软医疗。

第二步,合作。2004年,东软医疗和飞利浦出资成立东软飞利浦,飞利浦和东软医疗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权。东软飞利浦作为双方共同的医疗设备研发及生产基地,研发CT、X线、MRI以及超声系列产品,分别以“东软/Neusoft”、“Philips”的品牌各自进行销售。这一举措为东软快速扩大海外市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步,收购。2013年,东软集团发布公告称,东软医疗收购了飞利浦持有的合资公司全部股权。

第四步,融资。收购东软飞利浦之后,东软医疗的价值攀升。2014年,东软集团对东软医疗启动了A轮融资计划,持续放大东软医疗的商业价值并为其创造持续的成长动力。

在外部资本支持、管理经验和产业资源的支持下,东软医疗近年来加速技术和产品研发步伐,陆续推出中国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第一台DR等里程碑式创新成果,近年又陆续研制出中国首台512层超高端CT、业界首创双能3.0T磁共振、全球首款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血管机等赶超国际先进水准的产品,不断自我超越与创新,推动我国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科技产品实现自主可控。

2024年5月,东软医疗光子计数技术CT获得首幅人体图像,这一革命性进展不仅标志着东软医疗自主创新的再次突破,更是中国在超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推动国产医学影像设备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

如今,东软医疗为一带一路90多个国家提供医疗健康服务,面向全球11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总装机量达47000余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17年至2019年,按收入计,东软医疗CT扫描仪的销售在中国国产品牌中稳居第一。按2018年至2020年的销量计,东软医疗是中国最大的CT系统出口商。

为此,东软医疗引得央企通用技术集团的青睐,获得战略投资,这在业界可是掀起了狂澜,引得众人瞩目。

通用技术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聚焦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医药医疗健康、贸易与工程服务三大主业,持续优化布局结构,不断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医药医疗健康领域,通用技术集团拥有医疗机构超过400家,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是国内床位数量领先、网络覆盖全、全产业链特征明显的央企医疗集团。

光是这些资源,对于东软医疗来说就是朗朗乾坤了,更不用提通过合作获得资金、资源、以及靠谱的东家背景。

合作后的东软医疗身价倍增,对于东软医疗后续的IPO也更让人期待。

双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抓住新一轮产业机遇,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拓展新服务、新市场,合力打造更加智能、先进、安全的大型医疗设备,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我国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推动中国医疗健康的安全性、公平性和可及性,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更加有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更加有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不单如此,这次的合作对于东软集团也是大事一件,不仅使得东软大健康生态更加强大,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东软集团带来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这一步棋,实在是决胜的妙招。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邬贺铨:大模型下沉到手机 将激活万亿元规模手机产业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