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WAIC:AI应用落地成焦点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解行业硬核难题

2024年7月9日 07:53  环球网  作 者:张阳

AI的下半场价值点在哪里?从产业生态来看,2024年国内AI大模型技术层面依旧格局未定。近期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垂直领域的AI应用落地成为头部大厂及初创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介绍了获得本次WAIC SAIL奖TOP30的华为云盘古钢铁大模型案例,据介绍,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已经在宝钢的一条热轧生产线上线,精轧宽展预测精度较传统模型提升了5%以上,每年有望多生产2万吨钢板,增收9000多万元。让我们看到,行业大模型正在加速落地应用,解行业难题。

模型微调从“天”到“时” 年收益增加9000万

当前钢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难题是热轧生产要经过20道工序,需调整300多个参数变量,且钢板加工过程中会同时受到热胀冷缩、挤压变形、轧辊磨损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使得钢板的成材质量面临巨大挑战。

据张平安介绍,在宝钢的这条热轧生产线上,一块260mm厚的钢坯将在2分钟之内被轧制成1.2毫米厚的钢板,钢板的尺寸厚度公差不超过0.05mm,宽度公差不超过5mm。如果进行生产规格切换或设备状态不稳定时时候,传统模型精度会波动劣化,如果需要对模型进行优化完善,通常需要花费至少一周以上时间进行调整和部署。这还只是一种钢材模板,当想生产新的钢板的种类和尺寸时,各种参数又再次需要重新修改。

而现在,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5.0创新地将时序数据、表格数据、工艺参数、行业机理等进行token化,通过大模型的学习,实现对最优参数的预测。目前,盘古大模型已经在宝钢1880热轧生产线上线,使宝钢的精轧宽展预测精度较传统模型提升了5%以上,钢板成材率提升0.5%,更将调整生产参数的时间从过去的5天甚至一周以上缩短至3-4小时,年收益因此增加了9000余万元。下一步,华为云还要与宝钢一起挑战钢铁行业最困难的高炉场景。

AI大模型发展离不开算力基础设施创新

“中国的AI创新道路要怎么走?”张平安在产业发展主论坛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他看来,从我国现有的发展格局来看,推动AI发展,应当从芯端算力上云、面向AI进行网络架构升级、做好云基础设施系统架构创新三方面出发。

“我们不能将AI算力需求全部放在终端。”在张平安看来,由于芯片、能耗等因素制约,端侧算力存在一个“天花板”。

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释放对芯片和端侧AI算力的需求,做好芯、端、云、网的融合,在云端构建我国的算力基础

芯端算力上云方面,华为创新的方向是将端侧的AI算力需求通过光纤和无线网络释放到云上,实现端云协同,获得无缝的AI算力。这一创新不仅让端侧保持了丰富的功能,还极大地降低了功耗。

华为云CEO张平安

在网络技术创新方面,华为具备的5G - Advanced网络为端侧算力上云和端云算力协同提供了坚实的网络保障。其上下行带宽相较5G得到了10倍的增长,时延从10毫秒降低到1毫秒,这为华为云大模型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丰富的光纤网络和无线5G网络,构筑起了中国的AI算力网络,也为华为云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基础设施方面,华为云发布的全新CloudMatrix架构,以“一切可池化”“一切皆对等”“一切可组合”的创新设计,匹配了超大规模算力诉求。基于云的技术,华为云对昇腾集群进行端到端优化,使得千亿参数模型在云上训练可实现40天无中断,平均故障恢复时间小于10分钟。这些技术创新为华为云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和可靠的保障。

加速行业应用落地真正解决行业难题

中国拥有千行万业的业务场景,也拥有全球最大的软件创新人群。全力支持AI技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不同行业积极拥抱AI,开放行业业务场景。正如张平安所说,“中国的AI发展道路,追求的应该是在行业领域构筑大模型的全球领先地位。如果各行各业都积极拥抱AI,积极的开放行业的业务场景,中国很有机会在ToB领域构筑起全球的领先优势。”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坚持聚焦行业,为行业“解难题,做难事”,加速了千行百业的智能升级。近期,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5.0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该版本在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在自动驾驶、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具身智能、数字内容生产、高铁、钢铁、气象、医药等领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新应用和落地实践,标志着华为云在人工智能领域再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盘古大模型5.0重塑自动驾驶

可以说,宝钢项目的成功是华为云大模型在行业应用中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一年中,盘古大模型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中落地,为不同行业带来了智能化升级,落地成效显著。

在气象预报领域,盘古气象大模型再升级,推进至更高难度的公里级区域预报,实现了从全球25公里模型向1公里、3公里、5公里区域预报精度的跨越,包含气温、降雨、风速等气象要素;在高铁动车巡检工作领域,北铁所将华为云盘古铁路大模型应用于高铁巡检机器人,双方合作采用国内首创的二维图片+三维点云+激光光谱等多模态融合诊断技术,能精准识别超限、异物等各种复杂故障。多模态融合诊断比起单模态,故障识别准确率可提升到98%以上,不仅将巡检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大幅提升了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千行百业的业务场景和全球最大的软件创新人群。中国各行各业积极拥抱AI,开放行业的业务场景,为华为云大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创新机遇。张平安也表示,“华为云与众多客户、伙伴一起,在各行各业开展AI的创新应用实践,持续深入行业解难题、做难事,不断推动华为云大模型的发展和完善。”

从目前行业内的多项创新成果来看,AI不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技术探索,而是真正走向了千行百业,成为推动行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今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意识到行业应用的重要性。随着AI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涌现出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助力千行万业实现智能化的创新发展。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邬贺铨:大模型下沉到手机 将激活万亿元规模手机产业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