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相关报道总列表 >> 正文

河南移动总经理楼向平:加强人工智能可信治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5日 17:31  CCTIME飞象网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异军突起,掀起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与应用创新的发展浪潮,成为近十年来AI领域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可信治理,以更加负责任的方式,发展可信的、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通信、金融、医疗、交通、生产制造等领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人工智能安全防护能力的不足和缺失,正在带来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如知识产权侵权、隐私信息泄露、AI框架安全风险、AI算法攻击、误用滥用等。

楼向平认为,人工智能领域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同时缺乏统一的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以及权利归属问题、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问题、隐私保护问题、人工智能侵权问题以及虚假生成内容的责任认定等,在当前法律制度体系中存在一定立法空白。当前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隐私泄露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关键痛点,亟需形成一套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来加以规范。

针对以上问题,楼向平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首先是构建系统化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立法进程。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立法研究工作组,充分收集学术界、产业界意见,汲取国外立法经验,兼顾约束不当行为和营造产业优良发展环境的目的,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专项立法研究,推动立法进程,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在新法律颁布前,可通过在现有《数据安全法》《著作权法》等法律规定基础上制定行政法规,或发布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方式阶段性缓解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的法律问题。

二是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参考欧盟经验,出台人工智能的风险等级规范,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施加不同的监管措施。引入算法认证标识、监管沙盒机制,指导和支持企业在监管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创新活动。

三是建立人工智能责任认定和追责机制。以技术的使用为主线,将经济利益与责任承担深度结合,形成完整的链式责任分配机制,通过相应主体的分段分层可控,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可控。

四是建立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化治理体系。政府在治理中发挥领导性作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设立专门机构以执行治理规定。行业协会制定技术伦理、行业伦理等行业规范,第三方智库提供咨询建议。社会公众形成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并对相关主体进行联合监督。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形成政府管理、社会监督、行业自治、企业履责、用户自律的体系化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其次是构建统一的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强内生安全防御技术研究,实现人工智能“生成即安全”。

一是设立人工智能可信性指南,构建可信人工智能标准框架。在训练语料库方面,构建高质量中文语料库和数据集,更好支撑国内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在数据收集和使用方面,根据数据的价值和对利益的影响,明确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分类分级保护标准,制定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数据的处理规则和安全保护措施。在数据存储和传输方面,强化数据脱敏和数据加密要求,防止数据还原为原始信息,引入对称或非对称加密技术降低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抵御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在隐私保护方面,引入差分隐私、同态加密和安全多方计算等技术,确保模型在隐私受限环境中的训练和生成。

二是依托人工智能可信性指南,建立可信AI评估工作机制。打造国内权威、公平科学的可信AI评测平台,构建自主可控的可信AI检测工具体系。面向训练数据,打造训练数据检测工具,进行防投毒数据、侵权数据、有害数据的分析判断,保证使用合法的数据进行训练,防范与事实不符或有毒的内容注入AI系统。面向生成内容,打造内容生成检测工具,自动识别并报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虚假、有害的内容,确保内容质量,保护知识产权。构建可信AI评测平台与AI应用监管工作的协同机制,依据可信AI评测平台的检测结果,对人工智能算法及应用进行评级,形成分级分类的商用准入许可或评估备案机制,构建人工智能法律规范、评估机制、监管工作协同共促的良好生态。

三是加强安全技术攻关,构建内生安全底座。强化内生安全防御技术,赋能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有效阻断和控制应用系统硬件环境存在的漏洞、后门等内生安全的共性问题,使内生安全问题难以发展成为内生安全事件。加强内生安全技术攻关,通过内置安全模块,提升自适应防护能力,使人工智能系统具备稳健性和安全性,有能力应对恶意使用,防范恶意监听、病毒文件、隐私泄露、犯罪技术等违法程序或内容的输出。

编 辑:马秋月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辛国斌:2023年全国行政村通5G覆盖超过80%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