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强脑科技×睿尔曼丨共同推动具身智能人机交互模式“再进化”

2024年12月23日 10:29  CCTIME飞象网  

具身智能时代,当人们都在惊叹于多模态大模型赋予人形机器人一颗智能“大脑”时,往往会忽略机器人在执行动作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机械臂与灵巧手的配合无间。只有当人形机器人拥有一双具备“触觉”感知能力的手和能够实现精准协同控制的双臂,才能与人、与工作、与生活环境实现友好共融,让机器人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近日,BrainCo强脑科技与睿尔曼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整合各自的技术产品和行业经验,在具身智能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具身智能人机交互模式再进化。

再进化:一双灵巧手背后的“触觉感知”交互能力

具身智能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有效途径,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具身智能最佳载体。而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重要的末端执行器,也是人形机器人迈向通用化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从感知到触觉,人形机器人将拥有更自主、更丰富的交互能力。触觉是精细操作的关键,想要做有精细操作能力的机器人,拥有一双具备触觉感知的灵巧手,机器人就可以自己探索、学习、掌握技能。

如果把具身智能称为大脑,那么小脑则是识别、定位和关节控制,精细操作为细小脑,需要有硬件、学习方法、数据的支持。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落到通用场景、做通用任务,不可避免地需要跟物理场景做接触,机器人只有配备了精细触觉感知能力才能保证可靠的安全性。

BrainCo 强脑科技此前一直从事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与应用,用户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以自由控制手指运动,完成如抓握,捏取,提重物等动作。经过5年的量产商用和迭代,2024年初,BrainCo 智能仿生手开始应用于机器人和机械臂灵巧手,进入具身智能领域。

搭载“TS-F+多模态触觉传感器”的BrainCo智能仿生灵巧手,其实现了更高灵敏度、独有材质识别能力、空间感知维度,可实现对柔性、易碎物品的自适应力抓取,同时能精准完成握笔、倒水、抓鸡蛋等精细工作任务。

感知维度更多:压力,摩擦力,受力方向、接近距离、表面材质等多维度,可识别30多种不同材质。

力量承载更大:单手承载30KG,单手主动握力6KG。

工业设计更好:更加仿生及符合手部动作需求,防撞手指设计,避免使用中硬碰撞造成的伤害。

多维触觉感知:仿人三维曲面造型和触觉布局,每个手指有三个触觉感应点,每个感应点能感应三维力和接近觉,实现11通道的多维触觉感知数据实时采集。

灵敏度更高:最小识别力≤1g,精度可以到0.01N。

打基座: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的“精准协同”控制能力

睿尔曼的目标是要做好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坚实“基座”,其中,睿尔曼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在设计上参照了人体胳膊的长短、粗细、灵活度及负载能力,从外观到性能实现与人、与工作、与生活环境的友好共融,力求“人能干,它能干”,“超轻量仿人技术”优势尽显。

与传统机械臂相比,在同等负载能力的情况下,睿尔曼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在重量上减轻了约3/4,能更好地满足日常生活对机械臂精准、灵活、轻便操作的需求。以RM65系列机械臂为例,本体自重7.2KG,额定负载5KG,峰值负载可达10KG,负载自重比高达1:1.44。

在保证“灵活、轻便”的同时,睿尔曼更注重整体性能的协同,机械臂从核心零部件如控制器、驱动器、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等均实现自主研发突破。在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上,凭借领先的控制系统,具备快速的响应频率与精确的控制能力,控制器与机械臂集成为一体确保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有了睿尔曼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的精准协同控制能力,加上BrainCo智能仿生灵巧手的多模态触觉感知能力,可以让具身智能的实际落地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可以说,强脑科技与睿尔曼的此次合作,不仅是对具身智能技术边界的突破,更是实现了机器人与人、与工作、与生活环境交互模式的再进化。相信通过超轻量仿人机械臂与智能仿生灵巧手的高效精准协同,终将解锁具身智能时代更多未知潜能,加速实现让机器人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张冬:5G扬帆开新篇,数智远航启新程
精彩专题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