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影驰 RTX 4070 Ti SUPER 星曜OC,领略《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战场的震撼

2024年12月11日 10:53  CCTIME飞象网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是由Treyarch和Raven Software联合开发,并由动视发行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于2024年10月25日正式发布。游戏上线Steam后,获得了广大玩家的好评。动视官方也宣称,《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成为《使命召唤》系列中首发最成功的作。在游戏正式发布后的一月内,玩家总游戏时长和游戏次数均创下新高。

除此以外,在2024 TGA提名中,该游更是获得最佳音频设计、最佳多人游戏、最佳动作游戏等多哥奖项提名,这样看该作是不是十分值得游玩呢? 这款游戏不仅延续了“黑色行动”系列的核心特色,还在技术、玩法和叙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突破。接下来就由影驰为广大玩家与粉丝带来这款游戏的详细介绍与实机评测,对游戏感兴趣却还没有入手的玩家可一定不要错过了!而对于已经在进行战斗的玩家而言,也可以直接跳跃到后半部分,进一步了解该游戏的技术优化,以及影驰 GeForce RTX 40系列GPU在其中的性能表现。

游戏世界背景

本作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冷战结束后的1990年代初期,全球正处于地缘政治重新洗牌的动荡时期。玩家将扮演精英特种部队成员凯斯,深入全球各地执行任务,参与一系列涉及国际间谍活动的任务。故事的核心围绕“万神殿”这个秘密组织展开。该组织试图通过操控各国政要来实现其全球霸权计划。

游戏玩法

单人战役模式

单人战役模式延续“黑色行动”系列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同时增加了非线性任务选择的自由度。玩家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任务的走向和最终的结局。部分任务还引入了潜入元素,玩家需要利用环境道具进行伪装、诱敌和暗杀,进一步增强游戏的代入感。值得一提的是,在单人战役模式中,玩家将享受动态的即时游戏体验,涵盖大规模战争场面、刺激的动作时刻以及隐秘的间谍活动。

多人模式

多人模式提供丰富的玩法和定制选项,包括传统的团队竞技、占点、夺旗等模式,同时新增全新模式——“空袭刺杀”,玩家需通过制定战术并使用空中支援来完成目标。首发地图共有16张,其中12张为核心6对6地图,4张可用于2对2或6对6的“空袭刺杀”模式。

团队死亡竞赛作为最受玩家喜爱的模式,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击杀敌方玩家为队伍积累积分,率先达到目标分数或在规定时间内得分更高的一方获胜。TDM的地图设计通常较为紧凑,以保持快节奏对抗。玩家在被击杀后,可以在己方区域快速重生,重新投入战斗。在该模式中,无论是擅长突击步枪、中距离狙击,还是近战冲锋枪的玩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节奏快速,让玩家的肾上腺素直线飙升,因此在系列中一直备受欢迎。

僵尸模式

僵尸模式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的标志性玩法之一。本作的僵尸模式回归经典的回合制设计,但引入了动态事件系统,使每一局游戏都有独特的挑战。例如,玩家可能会在特定回合遭遇突发的“区域感染”,需要在指定时间内清理所有僵尸以防止病毒蔓延。

该模式下,首发两张地图“终劫岛”和“芜羁城”各具特色——前者强调压迫感和狭窄空间中的生存策略,后者则提供广阔的开放世界。而全新地图“死亡堡垒”的加入,相信也将带给玩家出乎意料的惊喜。同时,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中,将是僵尸模式首次支持第三人称视角,玩家可以随时切换,并选择左/右瞄准偏好。这不仅增加了可玩性,还使某些场景下的战斗体验更加直观,为玩家带来了丰富的游戏体验。

游戏特色

全向冲刺(Omnimovement)系统

游戏引入“全向冲刺”系统,允许角色在各个方向上自由奔跑,提升移动的灵活性。结合改进的滑铲和攀爬机制,战斗中的机动性和策略性将拥有大幅度增强。配合上每张地图独特的地形和机制设计,该游的可玩性可谓是大大增加。例如,在“极地废墟”地图中,玩家可利用多层垂直空间,从高空滑索进攻;而“沙漠要塞”地图中,所设计的可破坏的掩体和动态沙尘暴天气,不仅场景设计独具特色,更是进一步要求玩家以此为根据,制定不同的战术策略,呈现出更加身临其境的感觉。

高度可定制化的界面

游戏允许玩家调整HUD布局,包括迷你地图的位置和显示信息。这一功能对于希望个性化体验的玩家而言,可谓是如虎添翼。更加顺手的页面布局将为最终的胜利助一把力。

多人模式中的天气与环境动态效果

动态天气效果的呈现相信一定不会让玩家失望,如动态沙尘暴、暴雨和雾气等场景效果会根据实际游戏时间和地点变化,从而影响玩家的视野和行动。最真实的模拟玩家在战斗中,所可能面对的一切天气情况。

画面与音效

《黑色行动6》采用IW9.0引擎,这一版本的引擎对光线追踪、纹理精度和环境细节的渲染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游戏的实时阴影效果、粒子动态交互和全局光照表现大大提升了游戏的视觉表现和真实感。除此之外,游戏全面支持NVIDIA DLSS 3、DLAA和Reflex技术,为玩家提供更流畅的帧率表现,即使在4K分辨率下也能实现高帧率体验。搭载影驰 GeForce RTX 40系列GPU 玩家,除了能拥有大幅的帧数提升外,还将享受到出色的图形质量与更快的响应速度。

实机测试

本次实机测试采用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星曜 OC,为玩家带来在1080P、2K、4K三种分辨率下的性能表现。同时也将带来NVIDIA DLSS 3技术开启前后的帧数对比,让玩家更直观的感受NVIDIA DLSS 3技术的强悍实力。

1080P

通过游戏实测可得出,《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在开启DLSS 3技术后,帧数得到显著提升。在1080P分辨率下,使用影驰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星曜 OC,DLSS性能模式帧数达到了231,相较于未开启DLSS的178帧,有明显的提升。而在DLSS平衡和质量模式下,帧数也分别达到了220和205帧,能够轻松兼顾游戏画质和流畅度,充分展现了DLSS 3的强大性能优化能力,为玩家带来了更顺滑的游戏体验。

2K

在主流2K分辨率下,影驰 GeForce RTX 4070 SUPER系列GPU已经可以满足多人游戏的高帧率需求。该卡凭借自身性能加持,已能达到154帧的优越成绩。而在DLSS 3的加持下,在DLSS性能模式下的帧数达到了220帧,相比1080P分辨率稍有下降,但仍然保持了出色的流畅度。而DLSS平衡和质量模式的帧数分别也达到了211帧和197帧,同样在2K画质下实现了优异的表现,帧数提升非常显著,为玩家提供更高画质与流畅体验之间的平衡。

4K

在4K分辨率下,影驰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星曜 OC 在DLSS性能模式的帧数达到了205帧,相较于未开启DLSS的140帧,上涨了46.4%。在DLSS平衡模式下,帧数为201帧,提升了43.6%。即便是在更注重画质的DLSS质量模式下,帧数也达到了196帧,相比关闭DLSS依然上涨了40%。影驰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星曜 OC配合DLSS 3在4K高分辨率场景下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优化能力,完全能够支撑玩家的高帧需求。

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星曜 OC 作为一款专为发烧级玩家和内容创作者设计的高性能显卡,不仅性能强悍,而且外观华丽,堪称性能与颜值兼备的全能选手。搭载 NVIDIA Ada Lovelace 架构,采用第四代 Tensor Core 和第三代 RT Core,支持DLSS 3 和实时光线追踪等技术,可实现更高帧率和更加逼真的光影效果。配备 12GB GDDR6X 显存,带来更快的内存速度和更高的游戏加载效率,满足主流2K 3A游戏大作、AI 应用和视频渲染等需求。显卡还拥有192-bit 位宽和高达21Gbps的显存速率,在复杂的游戏场景和多任务处理时拥有出色的表现。同时,它支持PCIe 4.0接口,能充分发挥最新平台硬件的性能潜力。14+3 相供电设计,为核心和显存提供充足且稳定的电流供应。

总结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在延续系列经典的同时,通过技术、玩法和叙事的全面革新,为玩家提供了一次极具沉浸感和趣味性的游戏体验。这款游戏无论是在剧情深度、玩法创新还是技术表现上,都堪称“使命召唤”系列的一次重要进化。

创新性十足的多人模式为玩家们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惊喜,特别是“空袭刺杀”模式为玩家提供了全新的竞技体验。而单人战役的叙事复杂性和可玩性也毫不逊色。多项创新的引入,可谓是为玩家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游戏体验。好的游戏自然要搭配一位好的搭档,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星曜 OC 凭借其强大的性能、优质的用料和精美的外观设计,成为发烧友与创作者的理想选择。不论是畅玩高画质游戏,还是处理复杂的内容创作任务,它都能轻松胜任。外观更是延续星曜系列的钻石切割美学风格,显卡外壳采用透明镜面材质,结合可调 RGB 灯效,打造独特的视觉效果。玩家还可通过影驰Aurora Sync 软件自定义灯效,与主板及其他配件联动,营造专属的光效氛围。这位“挚友”可谓是能够满足玩家对性能和美学的双重追求。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