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智能汽车 >> 正文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成功培育近4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4年10月22日 07:03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易欢)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逐渐步入现实,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瞩目的新星。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各大车企也竞相加大研发投入,一系列标志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纷纷亮相市场。如今,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正以迅猛之势扩张,预示着未来几年内将迎来更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汽车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郑重指出。他透露,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成功培育了近4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5家激光雷达企业的销量更是跻身全球前十。同时,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与欧美、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了多项自动驾驶制度法规的制定工作。

在企业实践方面,多家知名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华为通过其先进的通信技术,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百度Apollo则凭借其强大的自动驾驶算法,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落地;而小鹏汽车则在智能座舱和车联网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中国电信基于自研的星辰大模型矩阵,与车企合作共创开源开放、自主可控、安全合规的汽车行业大模型。同时,中国电信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构建常态化运营的车路云一体化服务体系。

大会期间,重磅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十大技术趋势》,分别是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超级人工智能、网联技术高速通信技术、车用存算一体芯片、实现全域软件定义的整车SOA软件架构、车云协同的自动驾驶云端平台、众源时空数据自更新技术、新型智能底盘、端侧多模态座舱智能体、组件化内生智能车用操作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全系统安全保障技术。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当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需要解决场景碎片化、示范盆景化、标准地域化、数据孤岛化等诸多问题。在技术创新、法规标准完善、跨行业协同、生态构建、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坚持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战略,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顶层设计,以“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为总体要求,推进智能化基础设施、云平台为智能网联汽车赋能,加速车路云一体化的技术、在车端应用和产品部署。

二是构建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推动标准统一进程,加快标准体系构建,支持跨行业、跨区域标准协同;依托各地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示范最佳实践案例,加强标准供给,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对技术体系功能开发的验证作用,搭建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网络安全的试点评价与检测认证技术体系,以技术标准支撑示范应用。

三是加强跨区域试点互联互通。依托前期试点示范工作的建设成果,发挥架构和标准的协同作用。通过跨域基础设施建设、云平台互联互、数据流通和共享、测试结果互认等举措,推动解决标准、数据的问题;大力推进城市群服务场景“连点成片”“连片成域”。

四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多双边合作机制,与多方交流试点示范经验,分享测试验证成果;举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等论坛活动,搭建行业主体沟通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走向规模化落地应用的新发展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布局正在加速推进。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总长达到3.2万公里,5G基站数量突破400万个,完成约1万公里道路的智能化改造,并安装了8700多套路侧单元。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和政策环境的逐步优化,智能网联汽车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届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新时代。这一变革不仅将深刻影响汽车产业本身,还将为整个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编 辑:路金娣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方迎:新质网络创造新质价值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