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信通院胡坚波:系统推进城市全域转型 打造数字中国标杆城市

2024年11月11日 07:21  中国信通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城市规划和执行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为新时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指明了重点和方向。近日,广州市印发《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2024-2035)》(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数字广州,更好地打造城市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厚植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洞悉发展大势,顺应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

数字化发展浪潮持续席卷全球,数字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正加速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大城市壮大发展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

(一)城市数字化转型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出,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规划》结合广州数字化发展实际情况,系统谋划了数字广州“13535”总体架构,整体系统协同推进数字广州建设。

(二)城市数字化转型进入技改制转新阶段

我国城市数字化发展历经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概念导入期(2008到2012年),2008年开始,我国多地探索建设物联网支撑下的城市,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能源电网管控、交通运行等领域,构建出“局部物联”的城市数字化雏形。第二阶段是试点探索期(2013到2015年),这一阶段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在全国选取了290个试点,广泛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系统建设呈现横纵分割特征。第三个阶段是集成发展期(2016到2021年)。国家提出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强调数据驱动、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注重实效,信息系统向横纵联合大系统方向演变,涌现出了城市大脑、数字孪生城市等综合平台,开展跨部门、跨业务的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体验。第四个阶段是技改制转期(2022年至今)。从2022年开始,各地出现以城市全领域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改革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探索,城市主动适应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运行治理方式调整,加强流程再造与机制创新,形成与数字时代相匹配的“适数化”发展环境。《规划》把握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的关系,立足新阶段针对性提出以数字之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持续激活数字技术自主创新活力,释放强大动能,同时创新开展适数化制度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藩篱,实现技术与制度同频共振。

(三)城市数字化转型需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

我国是首个提出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的国家,2023年初,党中央决定组建国家数据局,并赋予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等职责,旨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规划》深刻把握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要求,以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为核心,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提出打造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数据要素“改革沙盒”、建设大湾区“数据特区”等创新举措,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

二、坚持国际视野,科学认识数字广州建设战略定位

《规划》深入理解和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基于广州自主创新攻坚期、产业发展换挡期和城市治理转型期的发展特点,谋划数字广州建设,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改革、开放、创新动能,促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一)面向自身,支撑实现“再造一个新广州”

2024年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市提出“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再造新广州”是在实现经济总量发展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治理水平等。《规划》通过推动广州全域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全面激发数字活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社会服务普惠便捷、数字文化自信繁荣、区域数字协同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推动数字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准,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显著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引领全球超大城市全域智治新模式,实现“数字共富、全域智治”。

(二)面向湾区,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地位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地位特殊、作用突出。《规划》全面对接和落实湾区对广州“核心引擎”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南沙自贸区改革开放试验田先行先试发展优势,重点围绕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等方面,创新提出一批重点任务与重大举措,体系化建设面向港澳的科技创新、产业协作、高端服务和跨境数据流通等服务能力,全方位布局区域一体化高端发展格局。

(三)面向全国,继续发挥好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使命任务,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规划》围绕使命任务,以打造数字中国标杆城市为目标,创新构建“1示范、3引领、5高地”发展格局,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勇当数字技术创新排头兵、适数化制度改革领头羊、数字开放合作火车头,成为实数融合的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整体智治的数字政府建设高地、数字赋能的千年文脉赓续高地、全龄友好的数字服务体验高地、双化协同的绿美城市示范高地。

(四)面向全球,助力建成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建设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是广州面向2049的总体愿景。《规划》坚持以国际视野洞察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坚持对标世界最强最优最好,准确把握和引领全球数字贸易竞争规则重构,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治理,主动参与数字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广州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视野实现以信息流驱动人流、物流、资金流高效自由流通,打造全球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强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规划》落实数字中国整体布局各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扣“13535”总体架构,部署系列重大任务。

(一)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条主线”,《规划》从强化数据优质供给、加强数据可信流通、推进数据创新应用三个方面作出部署。一是构建数据优质供给资源池,形成公共数据“一本账”,引导社会数据按需汇聚,建立个人数据确权授权机制。二是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打造可信数据空间,探索建设大湾区“数据特区”,深化推进一级、二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三是促进企业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应用,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数据资产化创新应用,打造数据“新品牌”“新场景”“新资产”。

(二)增强数字广州建设基础支撑

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城市数智中枢、数据安全屏障“三大基础”,《规划》提出建强“空天地海”全连接体系,构建城市算力网,打造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和数字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调度机制,深化广州数字安全运营中心建设,针对解决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赋能不足、底座重复建设、数据安全形势严峻等问题,为数字广州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三)推动“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

《规划》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强调全域联动,统筹推进经济、政务、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领域深化数字化转型,重点推动“实”“数”融合、“数”“碳”融合,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感知产业、数据产业等数字产业未来赛道,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以数字绿色生活引领绿色低碳新风尚。

(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落实市委“1312”思路举措中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的要求,《规划》强化集成电路、新一代半导体、核心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信息、web3.0等数字关键技术自主创新,通过机构改革、立法立规、建立标准破解“技术一日千里、管理一日十里”困境,坚持城乡、湾区、国际三圈数字协同,以数字之力激活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五)保障数字广州高质量发展

数字广州建设涉及领域广、时间跨度长,注重统筹协调、系统集成、一体推进,需要加强系统谋划,形成统筹推进合力,《规划》围绕组织、资金、人才、资源、宣传等作出部署,提出建立数字广州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布局数字广州建设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供给,协调调度全市数字资源要素,并要求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将数字广州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数字广州建设。

编 辑:高靖宇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方迎:新质网络创造新质价值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