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贵州推出旅游行业大模型服务智能体——“黄小西”;联影近日推出了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等多场景的10余款医疗智能体10余款医疗智能体……由人工智能掀起的科技竞争浪潮涌动。从过去的大模型到如今的智能体,不论是“百模”大战还是“千体”竞争,都反映出了一个现象,即人工智能技术早已从理论走向大规模应用阶段。
智能体加快推出,让AI从“工具”到“数字员工”
智能体是指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的系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决策和适应动态环境。据IDC数据显示,83%的中国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部署AI智能体系统,目前国内各大科技公司和运营商纷纷加快智能体布局。
运营商方面,西门子医疗与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中国电信共同启动了基于生成式AI的“全流程影像质控共创项目”,三方将携手打造影像质控智能体,搭载增强搜索、增强知识库和模型调优功能,助力提升影像技术标准化水平。中国移动发布了深度定制的AI眼镜,搭载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提供演讲提词、会议总结、日程安排等功能。天津联通“AI大模型 + 智能体”智能查号系统在114业务场景完成首个尾号割接。
AI能力进阶,促产业发展
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以云计算服务形式提供的模式,让用户无需自行构建和维护复杂的系统, 从而降低了使用门槛。
在教育领域,松鼠AI智能老师可以精准找出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并通过其独特的追根溯源专利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解题策略。
在金融领域,蚂蚁金服的智能风控大脑,实时监控千万级交易数据,智能识别欺诈、洗钱等异常行为,风险预警准确率超95%。
在文旅领域,中国电信助力宣恩文旅接入DeepSeek,打造客服智能体“仙仙”,切实提速仙山贡水旅游区数字化服务升级。
夯实智能底座,重塑人机协同
电信运营商正夯实智能化技术的底座,重塑人机协同模式,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移动通用算力已部署于“4+N+31+X”布局体系中,总智算能力超过43 EFLOPS。在人工智能与通信、网络一体化融合方面,中国电信智传网集结了人工智能(智)、通信(传)、网络(网)三项关键技术,通过将“端-边-云-网”高效串联,让智能在家居生活、生产制造、农林生态、海洋勘探等多种场景中发挥巨大价值,
在平台建设方面,中国电信打造了智能体使能平台,平台适配TeleChat、Qwen等20+种大模型,覆盖企业全部业务数据类型,满足企业多样化的场景需求,从构建、调试、发布到运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服务。
产业链协同方面,中国电信成立了中国电信大模型生态合作联盟,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通过开放场景,联合产业伙伴推动大模型的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