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立讯精密:战略深耕,开启行业共赢新时代

2025年3月21日 11:20  CCTIME飞象网  

2024年,立讯精密斩获“年度多元化供应商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奖项,印证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地位,同时入围“新型实体企业TOP100”、“财富世界500强”、“福布斯中国ESG50”等名单,又彰显公司作为中国智造领军企业的综合实力。

回顾二十余年的发展,立讯精密的商业史可以作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从生产苹果数据线起家,如今已成长为横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等领域的精密制造巨头。这一发展过程中,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垂直整合与跨业务协同,构建起强大的竞争壁垒。

从连接器到解决方案提供商 跨业务协同的底层逻辑

2024年10月26日,立讯精密发布全年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将实现131.43亿元至136.91亿元,同比增幅达20%-25%。立讯精密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得益于公司通过内生和外延的方式,持续扩大对现有业务的拓展,进一步深化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并积极布局新产品、新技术和新领域,促进了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等业务板块的高效协同,推动公司在预期的增长轨迹上稳步前行、健康发展。

立讯精密最初以连接器切入苹果公司供应链,随后通过承接AirPods、iPhone等核心产品的生产制造,逐步成为“果链一哥”。此外,在消费电子领域,立讯精密通过工艺创新与垂直整合,实现了从单一零部件供应商向多品类零部件、模组+系统级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升级,在AI终端设备、AR/VR等新兴赛道,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随着AI技术在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穿戴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终端市场迎来量价双提升,立讯精密整体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消费电子业务未来将带动公司营收继续稳健增长。

立讯精密作为摆渡人、To B的供应链企业,通过早期的战略布局,已大致确定了公司将服务哪些客户,关注哪种产品,为公司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奠定了方向。并且立讯精密三大业务的底层技术(如精密制造、高速连接)高度复用,形成“消费电子输血研发、汽车与通信释放增量”的良性循环。

战略并购整合资源 驱动加速全球布局

近年来,立讯精密通过一系列并购动作,加速其在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领域的全球化布局。2024年至今,公司先后完成对德国汽车线束巨头莱尼(Leoni AG)的股权收购,以及闻泰科技ODM相关业务的资产整合。这两次并购体现了立讯精密“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双轮驱动战略。

莱尼作为欧洲最大、全球第四的汽车线束企业,客户涵盖奔驰、宝马等传统车企。收购后,立讯计划通过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分阶段改善莱尼的盈利能力,目标在2027年实现3%以上的净利率。这一布局不仅助力立讯快速切入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线束市场,更与其现有汽车连接器、智能座舱等业务形成协同,加速向“全球汽车Tier1领导厂商”目标迈进。

在消费电子领域,立讯精密以6.16亿元收购闻泰科技9家子公司资产,接手其安卓产品ODM业务。立讯精密借此补足非苹果客户资源,将三星、小米、OPPO等品牌纳入服务范围,此举将推动立讯“Non-A业务”蓄积爆发力。

此外,通讯业务立讯精密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秉承“应用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原则。在AI算力需求爆发的大环境下,公司高速铜缆、模块电源、液冷散热等领域与国际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聚集前沿科技 增强价值链话语权

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中表示,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公司始终将风险控制前置到战略决策中,通过多元化客户结构、本地化生产布局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同时,王来春指出立讯精密在国际市场的战略重点将聚焦两个方向:一是强化与全球科技领军企业的深度协同,以AI、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为支点,推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与通信业务的融合创新;二是深化技术、标准与生态的国际化合作,通过参与全球产业标准制定、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增强中国高端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立讯精密最新的投资者互动易问答,公司已与多家海内外机器人领域知名企业均与公司建立了紧密联系,双方围绕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产品设计、数据训练等方面展开了充分的探讨研发以及一系列的战略合作。在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大潮中,机器人技术或成为推动立讯精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迈向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强大引擎。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算力筑基、 AI 启智,共迎数智化新纪元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