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苹果创新破局,立讯精密迈向发展新高度

2025年2月24日 14:57  CCTIME飞象网  

2025年对苹果公司而言,是“守成”与“突破”交织的关键年。在iPhone收入占比仍超50%的背景下,这家科技巨头正通过AI技术重构手机体验,同时以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新业务开辟新增长曲线。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标志着苹果从“硬件制造商”向“全场景智能服务商”的转型,更将深度激活全球供应链,尤其是国内果链企业的技术升级与订单增长。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的立讯精密(SZ.002475),凭借其在精密制造与模块化整合上的优势,有望成为本轮创新周期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苹果联手阿里合作AI,拉动订单扩容

2月11日,媒体披露,苹果将与阿里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据悉,苹果AI会深度集成阿里通义大模型的多项功能,以重构照片搜索、文本重写等能力,提升在摄影、文本处理等场景上的体验。

随着手机厂商加快推出AI手机新品,AI手机的市场渗透率将提升。IDC称,预计2025年中国新一代AI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1.18亿台,同比增长59.8%, 整体市场占比达到40.7%。Canalys预测,2024年全球市场AI手机渗透率达到17%,2025年更多中高端机型将配备更强大的端侧AI能力,推动全球市场渗透率达到32%,出货量接近四亿台。

华西证券表示,看好中国版AI上线后对于苹果销量的拉动,叠加iPhone后续新品在芯片、存储、散热、电池等方向的持续创新,包含立讯精密在内的果链核心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

过去五年苹果与立讯精密之间的业务往来规模增长5倍,立讯在中国新增近10万个工作岗位,并扩建了9家工厂。目前,立讯团队在产品质量和自动化水平上与苹果深度合作,例如iPhone 16系列机型的生产。

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表示,在AI技术的推动下,无论是终端产品总量增加带来的零件和系统级的增量,还是新规格、制程创新带来的变化增量,立讯都不会缺席。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立讯精密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累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达到131.43亿元至136.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至25%。

苹果机器人布局提速,拥抱智能家居赛道

2月13日,分析师郭明錤发文表示,苹果正在为未来的智慧家庭生态研究人形与非人形机器人,目前这些产品仍处于内部的概念验证(POC)阶段,Apple的机器人量产可能要等到2028年或更晚才会开始。

早在去年,PowerOn的报道称机器人团队在开发一个能够智能跟随用户的移动设备,而彭博社的报道也提到,苹果在研发一款带有类似iPad的屏幕和机械臂的机器人。在Siri的控制下,它可以在视频通话期间调整位置或响应语音命令,预计价格约1000美元。

依托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光、声、电、磁、热、射频”等底层技术,立讯精密具备复杂工艺制程和多技术融合能力,支撑机器人业务发展。早在2013年5月,江苏立讯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业务主要为机器人的生产与销售,涵盖用于各类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机器人等产品。

2025年1月,立讯机器人西安未央研发制造基地已正式开工。该基地总投资额为6.75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分拣机器人整机2万台,并为跨境电商、医药、美妆等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50余组。

一方面立讯精密逐渐加强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另一方面人型机器人领域立讯精密也早有布局,目前已经具备了研发制造以及落地的能力。立讯精密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进入人形机器人等相关新兴产业具备成熟的能力与商业基础。

尽管苹果机器人产品大规模量产仍需4年以上技术沉淀,但供应链已进入软硬件协同开发阶段。立讯精密提前布局,或将优先获得工艺know-how与设备调试经验,从而在2028年商业化窗口期占据产能与成本优势。考虑到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突破千亿美元,提前卡位的果链企业有望享受长期增长红利。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