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推动高校数字化转型 希沃携手英特尔以AI赋能高等教育发展

2025年1月7日 10:24  CCTIME飞象网  

近日,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人民网2024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视源股份未来教育集团(希沃)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参会,携带搭载英特尔芯片的希沃一体机等产品亮相,展示希沃、英特尔助力高校发展的教育数字化成果。

据悉,人民网大学校长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累计600余位大学书记、校长参会。本届论坛持续创新,搭建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平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论坛期间,视源股份未来教育集团(希沃)总裁张凌在论坛上分享了数智化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张凌表示,希沃教学大模型专注于三个方面,第一,服务于教师发展;第二,服务于教育治理;第三,服务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在教育治理的链接作用下,最终会作用在学生成长上,这也是大模型助力教育的终点。此外,教育数智化技术还要秉持科技向善的原则和底线,育人本身要回归到人的本身,教育数智化技术应该让人成为有情感、知善恶、会生活、有温度的活生生的人。

在同期举办的“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主题论坛上,希沃副总裁魏振水就希沃以数智驱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与会嘉宾展开探讨。

企业如何与高校携手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希沃副总裁魏振水表示:“科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教育新基建的底座和支撑。企业助力教育数字化的思考与路径是U(高等学校)-G(政府组织)-B(企业)-S(学校)深度融通,这也是教育数字化深入实施的保证。”

数智化正在积极赋能高校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的提升。据介绍,2023年10月,希沃推出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专用大模型——希沃教学大模型。并在今年10月升级希沃教学大模型,赋能全系列AI产品及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希沃教学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希沃推动大模型与教育数字化软硬件相结合,包括搭载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等,助力课堂报告生成,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在论坛现场,希沃进行了系列的成果展示,包括希沃与英特尔共同构建的最新AI课堂方案。

希沃现场呈现了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其搭载了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在酷睿Ultra的算力支撑下,这款交互智能平板相当于30台高性能电脑同时工作。一方面让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实现了高效率的运算处理。在教学过程中,AI 助力全方位智能化采集师生互动、提问理答等课堂的音视频数据,并且能够快速分析和处理教学数据,结合AI 智能分析,让老师课后 10 分钟,及时收到课堂智能反馈报告,内容包含课堂视频、文字实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和建议。

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正在为新时代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促进教育数字化进程。目前,希沃提出的“AI+教育”解决方案已逐步落地,并获得教师工作者、学校的广泛认可。希沃产品覆盖超280万间教室,服务教师超800万人次。基于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走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希沃在AI探索的路上,实现了“小数据-大模型-真应用”的跨越。

聚焦高等教育领域,希沃围绕AI,发布了希沃品课软件、智慧资源平台方案等,以“支持学、服务学、全面评、助力管”为目标,实现AI课堂摘要思维导图生成、智能评价等,助力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比如,希沃携手英特尔助力高校构建智慧校园空间,比如希沃超能云终端搭载英特尔®芯片落地山东师范大学,借助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与英特尔®超能云终端TCI架构,希沃在电脑机房场景配备了希沃S-TCI超能云解决方案,使机房具备计算机教学基础环境,能够对在网设备进行统一管控,实现批量部署、系统还原保护、无感升级等数字化管理功能。

未来,围绕未来教师培养,希沃聚焦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打造覆盖师范生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三习”实践全流程的微格教室。当前,希沃微格教室已在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常态化应用。

*注:希沃教学大模型备案名称为CVTE大模型

*数据来源:希沃内部统计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信通院汤立波:“5G+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