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双足机器人要大行其道?我不看好”

2025年4月3日 07:35  南方都市报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3月28日的一番唱空言论,让热度愈发高涨的具身智能赛道陷入“质疑时刻”。从多位具身智能赛道投资人、创业者的反馈来看,很难给出单一维度的对错评价,他们和朱啸虎的共识在于,当下具身智能领域存在泡沫化现象,人形机器人短期内的商业化也确实面临挑战。但基于同一个事实,受访者对商业化前景的预期判断和朱啸虎存在分歧。

“朱啸虎在行业泡沫高点卖出,这也许是一个短线的套利机会。”一位不具名的VC投资人相信,从长期来看,挤出泡沫之后,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将脱颖而出,VC的收益也会更大。

唱空

多位公众人物质疑人形机器人商业路径可行性

朱啸虎的核心观点是,当下对具身智能的共识高度集中,但商业化路径又不清晰。金沙江创投选择回避这样的赛道,退出多个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其中包括创业公司星海图和松延动力。

清智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煜此前观察到,一些展会上有学者、投资人也在质疑,而这次朱啸虎的言论更极致。张煜认为,市场上如此多的资金涌入具身智能这条赛道,投资过热的情况是存在的,泡沫太多对行业的发展有害,朱啸虎给投资界降降温,未必是坏事。

朱啸虎并非第一位公开质疑人形机器人商业路径可行性的公众人物。去年6月,李开复在北京智源大会上说,具身智能短期要做好,难度很大,要走很漫长的道路,由他领导的创新工场短期内不看好人形机器人前景,因此从未投资过相关初创公司。

“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是可以的,但说现在双足机器人要大行其道,我不看好”。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亦表达对双足机器人商业化悲观的态度。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近日的中关村论坛上指出,能力泛化问题是现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面临的最大挑战。“能够跟环境交互感知的AGI通用机器人,处在非常的早期,甚至处于婴儿期。”

狂热

初创公司成立不到50天完成约合人民币8.7亿元融资

朱啸虎公开“唱反调”迅即遭遇利益相关方的回击。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众擎机器人CEO赵同阳等业内人士在朋友圈发声,大意是朱啸虎在发出对行业的噪声。经纬创投投资了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星尘智能、钛虎机器人等众多具身智能公司。

值得留意的是,朱啸虎看空言论发表前后,具身智能初创公司有一批大额融资进账。3月24日,智元机器人完成B轮融资,并以150亿元的估值寻求新一轮融资;26日,成立不到50天的它石智航宣布完成天使轮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亿元)融资,创下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31日,千寻智能宣布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

根据数据服务商IT桔子的统计,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56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50亿元。另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投融资交易达成27起,规模44.5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总量。

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告诉南都记者,今年投资人心态变成FOMO(害怕错过),更倾向于迅速达成一致,抓紧机会投资。

分析

投资人被行业热度裹挟进场 有怕错过、必须要站队心态

上述说法得到前述不具名VC投资人的佐证。他说,出手相对比较早的投资机构,现在心态较平和,可选择看项目或干脆不出手。先前那些因为不了解或不相信而持观望态度的投资人,现在被行业热度裹挟进场,带有怕错过、必须要站队的心态。“很多机构都冲过来投,但是否有想清楚,得打个问号”。

该投资人看到了业内一种偏离基本面的“非理性狂热”。其表示,朱啸虎的言论,一定程度上能拍醒那些因为害怕错过而冲进来的投资者。“如果换成其他人发声,也许已经被大家的狂热给掩盖过去了”。

3月29日,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数字华夏CEO沈健在朋友圈写道,当前来看,行业确实存在泡沫,甚至是问题,但这是大浪淘沙的必经之路,让真正做事的人得到助力,明摆着浑水摸鱼的,“投资人也不应该为了所谓的收益率助纣为虐,滋生负面的问题”。

从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看,上述VC投资人将唱空言论视作一种“舆论对冲”。他注意到,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舆论已经非理性的激进,比如有声音乐观地预测,未来两三年内人形机器人就量产数万台,进入各种场景替代人完成任务。在此背景下,朱啸虎“泼冷水”,可以对冲过热的舆论氛围。

未来

真正意义上的AGI机器人或需8至10年

前述不具名VC投资人认为,正是在投资期内可以看到具身智能逐步商业化的可能性,才选择支持相关企业;如果赛道处于混沌状态,长期内看不到商业化潜能或者技术进展,比如可控核聚变,其所在的创投机构不会涉足。

据其判断,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性能有望在未来3年内取得显著进展,这将有助于在特定应用场景中实现商业化落地。目前,机器人已经能完成跳舞等动作,表明其具备了基础运动技能。未来,通过整合先进的感知系统以及一定水平的具身智能,这些机器人便能展现出一定的商业价值。而机器人上肢尤其是灵巧手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短期内仍难以达到成熟水平。很多相关技术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中性预计也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突破。

张煜将机器人的发展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机器的智能化,即对现有机器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自动化和智能操作能力;有限场景下的通用机器人,能够在特定环境下执行如抓取、搬运等任务。预计在3到5年内,这些机器人就能进入产业应用;而最终真正意义上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预计需要8至10年达成。

看好技术前景之外,LP(有限合伙人)的耐心也缓解了GP(普通合伙人)的焦虑。张煜说,国家政策鼓励“耐心资本”,许多地方政府放宽、优化了国资基金的考核要求。当LP接受了一个较长的投资回报预期,比如8到10年的时间框架,便不会那么急于求成。

“具身智能的大方向是确定的,现有的质疑可以更好地让从业者反思怎么做得更好。”张煜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杨柳

编 辑:魏德龄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算力筑基、 AI 启智,共迎数智化新纪元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