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东软三款技术成果发布!上海车展交出AI时代智能出行新答卷

2025年4月24日 10:14  CCTIME飞象网  

【2025年4月23日,上海】4月23日,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东软集团焕新发布三大产品矩阵——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东软汽车行业NeuMind赋能体、东软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携最新技术成果,向全球用户全景式呈现智能汽车互联领域的“东软方案”,推动“人车共智慧”时代加速到来。

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一芯多能,开启全域智能新纪元

随着智能座舱从“功能叠加”迈向“全域融合”,汽车智能化迈入全域智能新纪元。东软凭借在智能座舱领域的丰富经验,全新推出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通过单一芯片集成座舱、仪表、行车、泊车全功能,降低硬件成本,实现一芯多能、全域覆盖。同时,支持多域功能独立部署,提升软件迭代效率,使驾舱联动更加灵活。并且,可搭载集成高速辅助驾驶、记忆泊车等主流行泊功能,并预留升级空间,赋能车型持续进化。除此之外,全面搭载自研完备的AI工具链,可快速迭代长尾问题。

从软件迭代效率的提升,到降低硬件成本、简化供应链,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通过“以驾带舱”的模式创新,可集成行泊技术方案与座舱交互能力,助力车企轻松实现舱驾融合,加速智能汽车产品规模化落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可知、体验可感”的智能出行服务。

东软NeuMind赋能体:AI赋能,驱动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正被注入更多“感知、分析、判断”的智能特性。从“软件定义汽车”到“AI赋能汽车”,智能汽车软件复杂度大幅提升,车企需要围绕各类应用场景实现AI功能的快速落地,东软汽车行业NeuMind赋能体应运而生,如同AI大脑,贯通感知、决策与进化链路,将AI转化为可量产的标准化能力,为车企提供全栈式智能化解决方案。

东软NeuMind赋能体可集成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车身、车联网等关键模块,具备毫秒级实时响应。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AI中间件和开发工具链,能够实现智能应用、感知决策算法的快速迭代与OTA无缝升级。作为开放式智能底座,东软NeuMind赋能体基于东软“融智”AI实施框架,融合多种基础AI模型的智能化能力,提供场景化智能服务引擎与个性化用户体验定制,通过“一次开发,全球部署”,帮助国内外汽车品牌打破技术生态壁垒。

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让汽车成为移动智慧体

随着汽车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加速演进,用户对未来出行的期待也从单一功能转向全景体验。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迭代至6.0版本,在One Map(全球导航产品族群)+ One Sight(AR For Car)+ One Store(全球车载生态)三大产品体系基础上,新增One Pay(车载支付中心)和One Mate(AI交互中心),以更充分的AI技术,进一步完善了东软车载生态,实现“导航+支付+交互”全链路升级,打造覆盖全球的全新智能出行场景。

One Pay集成充电、停车、加油、收费站等行车场景,支持全球主流支付方式。针对软件服务续费、个性化服务订阅、全场景缴费等,提供一站式预约及车内外灵活支付,让旅途更便利。One Mate以AI能力为基础,构建跨应用生态智能体。集成复杂语义理解、场景级任务执行、多模态交互、情感声音克隆等技术,融合多种大模型的推理和理解能力,对复杂任务进行智能规划和执行,实现智能交互、愉悦驾乘。

从工具到伙伴,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不断破译未来出行密码,让驾乘体验进入“服务随行、交互随心”的新时代。

东软集团总裁盖龙佳表示:“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已从愿景走向实践,AI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人、车、路、云的协同模式。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承载智慧生活的移动空间,更是全球产业竞逐科技制高点的核心战场。东软一路见证着汽车产业智能化浪潮的风起云涌,以创新为引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全球合作伙伴创造价值。今天,我们以三款创新技术成果发布为新的支点,为全球汽车智能化变革注入新动能。”

自2024年全面启动解决方案智能化战略以来,东软持续以 AI、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核心,推动解决方案的智能化、数据价值化,目前已经构建了完整的AI技术体系与方法论。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东软将继续以创新技术打造智能出行新范式,赋予汽车“响应的速度、思考的深度、服务的温度”,以中国智慧驱动全球汽车产业驶向无界未来。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高通徐晧:利用6G和AI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
精彩视频
看见数智福建 2025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媒体探访活动
在CCBN2025见证百年电视行业新纪元——超高清发展年
飞象趣谈第二十四期!全球首款二维半导体芯片“无极”,像保鲜膜一样薄的未来科技!
专家谈|中国信通院果敢:生成式AI发展为人工智能终端注入创新动力
精彩专题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