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博大数据高辉对话算力行业专家:AI大模型与算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5年4月14日 16:29  CCTIME飞象网  

近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盛大启幕的“2025 AI算力产业大会”上,一场聚焦“AI大模型算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高端圆桌对话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本次对话聚焦智算与绿色算力等主题,由博大数据副总裁、AI大模型算力产业方阵首席顾问高辉担任主持,与深圳市龙岗区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帆,前海智库创始秘书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罗润华,超云数字技术集团方案与生态部总经理张春雨,国科半导体常务副总经理张雯,以及西部数据亚太区存储平台商务开发总监Jason Chen等展开前沿洞察与深度交流,为全行业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擘画新蓝图。

把脉时代与产业航向:AI大模型与算力融合是必然趋势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无可争议地成为驱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高辉指出。特别是自2023年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来,“多元供给、优化布局、需求牵引、绿色低碳”已成为行业共识。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各行各业,其对算力的指数级需求,正推动算力产业进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高速发展新阶段。AI大模型与算力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构筑新质生产力、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高辉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由AI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变革奇点。算力作为这场变革的坚实底座,其与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深刻地塑造着产业结构与行业形态,AIDC将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探明方向。”

激荡AI+落地浪潮:“多点连线+多线覆盖”式智算中心赋能可持续发展

在核心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AI+产业融合的意义”、“AI成本优化”、“热门模型工具加速产业赋能”、“立足自身发展规划”等话题分享了真知灼见。

在融合热潮的驱动力与产业意义方面,业界普遍认为技术突破(如ChatGPT、DeepSeek)、成本效益提升、开源生态繁荣以及国产芯片的崛起,共同点燃了AI大模型与算力融合的热潮。这一融合正推动算力从“成本项”向核心“生产力要素”转变,催生边缘计算等新业态,重塑产业链价值。

高辉表示,通用大模型的成熟与开放生态的兴起,正引导行业应用从“大规模预训练”转向“更经济高效的微调和提示工程”,标志着AI应用走向精细化、定制化。

在破解高昂算力成本的创新路径上,面对算力成本的巨大挑战,可以从算法优化(MoE、混合精度)、架构革新(RWKV)、硬件协同(专用AI芯片、存内/近内存计算、国产芯片适配)、软硬件协同(存算一体、光交一体)以及模式创新(算力共享、开源蒸馏、分布式协同、跨域调度)等多个维度思考与布局。

对此,高辉的观点是,新一代智算中心建设和网络协同对于缓解“万卡集群”稀缺和区域不均问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针对智算中心建设标准维度展开了分享,认为AI时代的智算中心应具备高弹性、高管理、高可靠、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的理念与服务标准,同时加大网络布局投入,形成“多点连线+多线覆盖”的模式,以形成庞大的数据网络,满足区域AI、云技术和传统数据中心等服务需求。

针对时下热门的DeepSeek等大模型带来的创新热潮,一体机被认为是降低大模型落地门槛的关键工具,其核心优势为部署快、成本低、数据安全可控,同时深度适配金融、医疗等行业垂类场景。高辉提醒,要关注一体机在本地检索效率、模型性能与参数平衡等方面的潜在挑战,并强调了场景化运营能力的重要性。

最后,嘉宾们分别从数据资源整合、先进计算出海基地建设、企业内部AI应用实践、高速光芯片支撑、高性能存储平台等角度分享了各自在推动融合发展中的具体行动与规划。从“迎接全面AI时代”到“助力先进计算出海”,从“国产AI算力爆发”到“算力已定,储力待发”,共同描绘了AI算力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在此次圆桌对话的总结部分,高辉指出,抓住智能体协作和主权AI的双重机遇,发展低TCO的绿色运营模式,是全行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这与博大数据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博大数据在构建庞大智算网络的同时,始终将绿色发展置于战略高度,在博大数据前海智算中心等旗舰项目中,通过创新应用蒸发冷热管、模块化配电、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先进节能技术,实现了极低的PUE值,体现了其为智算市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AI大模型与算力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一场关乎效率、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变革。”高辉强调,博大数据愿与各界伙伴一道,不仅要做好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战略准备,更要坚守绿色发展的底线,为推动中国AI算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高通徐晧:利用6G和AI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
精彩视频
全球6G大会|高通展示三大6G原型系统 更好服务智能时代
6G技术新突破!6G全息超表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样机发布
全球6G大会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闻库:5G垂直应用痛点值得挖掘,设计6G时要加以考虑
全球6G大会 | 高通徐晧:“人工智能+6G”带来更多应用场景 中国6G占据优势
精彩专题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