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EPON宽频三代共存解决方案:产业演进的最佳路径选择

2025年4月11日 11:58  CCTIME飞象网  

随着5G、云计算、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光接入网正加速向更高带宽、更低时延的方向演进。50G PON作为新一代PON技术,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当前,运营商现网仍有大量EPON和10G EPON,升级网络的同时如何最大程度保护已有投资,实现EPON、10G EPON与50G PON的三代共存,成为技术演进的一大挑战。

一、波长冲突:EPON演进的核心挑战

EPON上行波长范围宽达100nm(1260nm~1360nm),而ITU-T定义的50G PON的上下行波长分别为1286nm和1342nm,与EPON上行波段完全重叠(如图1所示)。

图1:EPON/10G-EPON与50G PON波长冲突情况

这种波长冲突使得三代PON的共存变得极为棘手。从标准制定到产业实践,业界主要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1. EPON退网,10G EPON与50G PON二代共存

早在2018年50G PON标准制定初期,产业界就意识到宽频EPON是未来PON网络演进的障碍。随着EPON逐渐退网,10G EPON与50G PON的二代共存成为优选方案。

优势:

标准归一化:50G PON标准已实现与10G EPON的兼容,产业链成熟。

网络简化:避免三代共存带来的复杂度,降低运维成本。

性能提升:EPON退网后,网络带宽和时延性能可大幅优化,匹配AI时代需求。

当前,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已开始推动EPON退网,逐步将网络能力提升至与GPON区域对齐,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接入网。

2. EPON收敛到窄频,实现三代共存

2017年10G EPON商用后,随着DFB激光器成本下降,运营商通过企业标准将EPON上行波长收窄至1290nm~1330nm,10G EPON非对称1G上行收窄至1260nm~1280nm。这一调整为50G PON的共存奠定了基础。

2022年,50G PON新定义了1286nm上行波长,在窄频EPON部署后,可实现EPON/10G EPON/50G PON三代共存。

优势:

平滑演进:保留现有EPON用户,避免强制退网。

标准归一:ITU与IEEE PON在波长上实现收敛,产业链更高效。

然而,窄频EPON的普及仍需时间,且宽频EPON设备的淘汰需要运营商持续投入。

3. 独立定义50G EPON波长,上行时分复用

近期,业界提出通过独立定义50G EPON波长(如136x nm)和时分复用机制实现三代共存(如图2所示)。

图2:上行时分+下行换波长方案架构图

但该方案面临多重技术瓶颈:

光纤衰减问题:136x nm处于水峰边缘,衰减大且不稳定。

色散限制:高频色散导致信号劣化,难以支持50G NRZ传输。

效率与时延:三代PON共享上行时隙,EPON/10G EPON的长前导(us级)会大幅降低50G PON的带宽效率并增加时延。

产业链成本:136x nm光器件无法与GPON产业链复用,成本高昂。

劣势总结:

技术可行性低,性能牺牲大。

延续IEEE PON与ITU PON的标准分裂,产业链无法收敛。

网络竞争力下降,难以满足未来业务需求。

二、历史经验:时分复用方案的教训

在10G EPON与EPON共存时代,上行时分复用已暴露出明显短板:时延高、带宽利用率低,导致IEEE PON在与ITU PON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若在50G时代继续采用时分方案,这些问题将进一步放大,甚至可能使网络无法支撑4K/8K、XR、AI等新兴业务。

三、结论:EPON退网是最佳演进路径

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EPON退网、实现10G EPON与50G PON二代共存是最优选择。这一路径能够:

规避技术风险:避免波长冲突和时分复用的性能缺陷。

提升网络能力:统一PON标准,简化运维,降低TCO。

增强竞争力:为未来50G PON向下一代PON技术演进铺平道路。

相反,若选择50G EPON时分共存方案,将导致标准分裂、产业链冗余、网络性能下滑,最终使部署的网络失去技术竞争力。

四、产业呼吁:协同推进EPON退网

建议运营商、设备商和标准组织协同合作,加快EPON退网进程:

制定迁移计划:通过政策激励或技术替代,推动用户向10G EPON迁移。

收敛技术标准:推动IEEE与ITU在波长规划上进一步协同。

优化产业链:聚焦10G EPON与50G PON共存的光模块与芯片研发,降低成本。

在AI与算力时代,接入网的带宽与时延能力将成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正确的演进路径,方能助力运营商赢得未来十年。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算力筑基、 AI 启智,共迎数智化新纪元
精彩专题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