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运营 >> 正文

各地大量试点毫米波5G 明年或试商用

2025年3月6日 10:13  IT时报  作 者:钱立富

最近,我们接到相关部门发来的通知,征集毫米波新场景、新应用,开展试点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东部某省一位运营商人士近日对《IT时报》记者表示。

随着5G走进下半场,仅靠Sub 6GHz频段“单打独斗”,越来越难满足低空经济、数字制造、智慧交通、XR等行业应用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精度感知等特性的毫米波技术,加速走到台前。

不久前举行的亚洲冬季运动会上,运营商搭建了国内首个26GHz频段5G毫米波网络,在场馆内为8K超高清视频转播提供稳定高速的传输通道,在场馆外利用毫米波通感一体技术构建低空网络,为低空物流配送提供高效、安全的网络保障。

实际上,目前运营商、设备商已在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试水应用26GHz毫米波技术,“我们预计明后年毫米波会在部分热点区域开展试商用”,一位通信行业组织的技术负责人表示。

中频段5G难以“单打独斗”

在5G上半场,我国建立了以Sub 6GHz频段(如2.1GHz、3.5GHz、4.9GHz)为主的5G SA网络,取得了全球瞩目的发展成就。商用五年多来,无论是网络规模还是用户规模,我国5G在全球都处于领先位置,5G用户普及水平则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但随着行业应用向纵深推进,在很多场景下,5G“力有不逮”,比如面向工业应用场景,5G不能完全满足其对大上行带宽、确定性时延、高可靠与精定位等要求;面向车联网场景,5G能力也有不足。

为了打好“下半场”,5G能力必须得到提升,作为增强版本的5G-A技术走上台前。相比5G,5G-A的主要性能有着数量级提升,概括而言,涵盖了“十倍带宽、十倍连接数、十倍定位精度、十倍能效改进”。

要实现性能大幅度提升,作为5G-A的关键技术,毫米波不可或缺。相比目前使用的Sub 6GHz频段,毫米波具有更大带宽、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等优势。

比如在大带宽方面,毫米波频段支持400MHz~800MHz带宽,较Sub 6GHz提升2~4倍。在大带宽的支撑下,毫米波下行网络峰值速率可达10 Gbit/s,上行网络峰值速率可达7.2 Gbit/s以上,从而满足5G-A万兆无线通信的高速率需求。此次亚冬会,在毫米波技术加持下,冰球馆实测网络峰值速率可达10Gbps以上,下载一份10G的文件包仅需10秒。

“扬长避短”用好毫米波

“毫米波的优点很明显,比如带宽更大、精度更高,但缺点同样明显,覆盖范围有限,而且穿透性差、损耗大,一片树叶都有可能导致信号大幅衰减,还容易受到降雨、大雾等因素影响”,上述运营商人士表示。

所以,在毫米波技术应用方面应该“扬长避短”,以确保其在最合适的场景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水面、低空等阻挡物很少的区域,正是能让毫米波“扬长”的舞台。“我们在水面航道上部署了基于26GHz毫米波频段的通感一体基站,对船舶等对象进行感知,获得船舶通过航道数据等功能,为航道管理、船舶运行提供更先进、更精准的保障手段。当然在大雨大雾天,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位人士说道。

在没有阻挡物的低空场景下,毫米波通感一体技术能更好实现通信与感知的深度融合,让基站不仅具备通信能力,也具备类似雷达般的物体探测与感知功能,成为实现高精度探测的理想选择,相比Sub 6 GHz,更有助于识别小型物体和精准定位人及物体的路径轨迹。“比如在航道监管上,试验结果显示,侦测距离达到1公里以上,识别精度最高至亚米级。”上述运营商人士说道。

在这次亚冬会主会场、冰球馆等区域,运营商首次使用毫米波基站连片交叉布网,基于相应的监管平台精确捕捉并监控半径1公里之内的无人机飞行轨迹。

“练兵”之后走向试商用

中美两国同在2019年开展5G商用,但在路线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

我国一开始就确定基于Sub 6 GHz中频段构建5G商用网络,工信部为运营商分配了2.6GHz、3.5GHz、4.9GHz频段上的带宽资源,之后又允许运营商重耕800MHz、900MHz等频段资源用于5G发展。中频段兼顾了网络容量,又有良好的覆盖范围,这为推动我国5G在上半场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美国则不同,一开始选择毫米波技术路线,但因为对于技术和产业链成熟进度过于乐观,导致美国5G在初期发展缓慢。2020年底,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美国在5G发展判断失误,在选择时“押错宝”。之后,美国运营商纷纷调整方向,基于中低频来部署5G,推动美国5G快速发展。

虽然在5G发展初期路线差异明显,但是Sub 6 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两者协同才能更好发挥5G的能力。

比如在美国,中频段5G目前已经覆盖了90%人口,而在一些体育馆,运营商则采用毫米波技术,提供高速网络服务。

“在热点区域或高价值口碑场景下,可以考虑引入毫米波,提供更高网速、更低时延,搭配中低频通信系统保证接收终端的通信质量。而在一般场景下,可以通过中低频段提供服务。”上述运营商人士介绍。

但挑战依然存在,“比如,为了弥补毫米波容易受到阻挡、损耗高的劣势,需要开展相关增强方案的研究。而且,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内芯片器件、高频器件材料工艺的成熟度,提升自主掌控权。”上述通信行业组织的相关技术负责人表示。

但毫无疑问,毫米波正在起势。国内运营商、设备厂商已大量开展基于毫米波技术能力的验证和应用试水。“此次亚冬会毫米波上场应用是明显信号,毫米波5G有可能在明后年在部分热点区域开展试商用,在适合的人流密集区域提供网络覆盖,也更好满足垂直行业的需求。”这位技术负责人表示。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