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政策持续加码 国产人形机器人产业按下“加速键”

2025年3月5日 16:42  证券时报  

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19.400, 0.11, 0.57%)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让市场对这一科技产品的未来充满期待。

人形机器人是指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且具备高智能化水平的机器人,其本质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机电技术的深度融合,属于人工智能在具身智能方向的应用落地。

作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最具潜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1 人形机器人发展步入快车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产业走出“大步流星”之姿。

1月5日,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比亚迪(353.960, 9.12, 2.64%)汽车工厂的第一阶段实训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效率提升了一倍,稳定性提升了30%。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收到车厂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处于产业化落地关键期。

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透露,今年的目标是建造数千台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如果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的测试顺利,明年将实现10倍的产量。

宇树科技王兴兴表示,今年年底前,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量级,并将于明年应用于一些基础服务业和工业领域。

中国信通院研报称,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新终端,形成新的万亿元级别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韩在人工智能及感知技术等领域有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近年来,中国在核心零部件及机器人本体制造方面进步显著,且具备完整的工业链供应体系,在多项关键技术上领先全球。

根据集邦咨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常年名列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前五名。

这一点从专利申请角度来看可见一斑。根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数据,在过去5年中,中国内地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遥遥领先,多达5688件;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日本,依次为1483件、1195件;欧洲整体的专利申请量落后。

从市场层面来看,尽管美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发展迅猛,出现波士顿动力等龙头企业,但我国人形机器人也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涌现出宇树科技、优必选、傅利叶等一批优秀企业。

分析人士指出,国产人形机器人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相关核心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 政策加码助推产业发展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8.690, -0.08, -0.91%)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表示,人形机器人发展处于“国外领先,国内追赶”的阶段,产业加快发展已刻不容缓。他希望加快政策规划、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快示范应用进程多措并举加速推广。

政策面上,近年来我国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支持也十分明确。“十四五”规划要求,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强矿山深部开采与重大灾害防治等领域先进技术装备创新应用,推进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除顶层设计外,多个省份对人形机器人产业进行了重点规划。北京市提出,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等20个未来产业,同时提出创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海市提出依托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广东省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山西、四川等省份也先后提出大力发展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3 机构: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人形机器人被看作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根据2024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3亿元,同比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比例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则有望达到3000亿元规模。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也有望持续增长。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1.6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或将达到324亿美元。

光大证券(17.400, -0.04, -0.23%)认为,从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的角度,2025年将会是突破性的一年。万台级别的量产将带动下游产业链进入确定性放量阶段,而万台级别的数据采集和训练有望真正解决数据匮乏的难题,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转变。

国金证券(8.540, -0.01, -0.12%)也表示,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成为未来最为确定的方向之一,获得了国内外顶级政策、政企资金以及科技龙头的全方位加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形机器人产业2025年有望进入量产元年,2026年则将迎来商业化爆发。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