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业界新闻 >> 正文

从MWC看端侧AI落地:万物皆智能,沉浸式体验的到来

2025年3月5日 14:24  IDC咨询  

IDC数据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大模型应用整体市场规模达47.9亿元人民币(此处不包含算力类基础设施规模),云厂商、大模型初创企业、运营商、传统解决方案商各占有一席之地。从消费级市场来看,在IDC全球2024年12月份面向2504名消费者的调研中也发现,已经有69%的人使用了生成式AI应用,22%的人每天都在使用生成式AI应用。而从本次MWC新发布展望未来热点的大模型应用,边缘、端侧AI的更多创新值得期待。

MWC上值得关注的智能硬件

传统智能硬件产品向大模型驱动的超级智能化升级。值得关注的产品包括手机、汽车、扫地机洗地机领域创新的生成式AI应用。这其中最值得关注也是接下来有望快速落地的智能眼镜。

此外,MWC上也出现了一些相对新颖的硬件产品形态,例如智能戒指、智能腕带、智能吊坠等。这些产品融合了大模型赋能的音频转文字、图片转文字、实时翻译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实时智能化交互体验,也为“万物皆智能”时刻的到来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目前大模型在硬件侧的创新应用方向主要是:定位问答、查询的智能助手,聚焦搜索场景的AI搜索,提供音频生成或者语音转文字的AI语音工具,提供图像、视频生成的视觉AI工具。其他垂直应用则包括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智能穿戴中的健康检测,以及汽车领域的智驾和智舱等。可以看到,生成式AI应用的创新正在驱动每一个硬件产品不断“具身智能”化。

端侧AI落地机会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规模达47.9亿元人民币。百度、阿里云、商汤、浪潮云、智谱、创新奇智、电信AI公司、稀宇科技等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在大模型建设投资的主力市场——央国企市场中,科大讯飞、百度遥遥领先。然而当前已经落地的应用更多在云端,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会给消费级市场带来更多机会。

云边端协同的新故事-端侧大模型落地。预计大模型在家电、平板、手机、耳机、眼镜、汽车领域将不断突破算力以及通信的瓶颈,不断提高端边云协同推理能力,甚至实现“零功耗终端”,上线更多创新应用。

软件侧内容创作平台的崛起。大模型以及智能体的发展将带来全新的创作者生态,我们看到创作者经济正在增长,全球数亿通过发布和分享内容赚取收入的内容创作者代表了生成式AI应用以及注入 生成式AI的创意工具的巨大潜在市场。越来越多的低代码零代码智能体开发工具也将通过降低应用开发门槛而培育新的创业浪潮。

卢言霞

IDC中国研究总监

展望未来,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表示,2025年将是大模型开启一切应用重构的一年,ToB与ToC之间的联结也会更加紧密。市场可以期待真正高效的生产力提升工具、创造全新体验的超级应用、向具身智能更进一步的智能硬件以及人人都可以成为开发者成为内容生产者的智能体平台。我们可以想象,超级智能、万物皆智能的时刻即将到来。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