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智造新时代,iEi威强电的深度洞察与技术革新

2025年3月31日 19:51  CCTIME飞象网  

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工信部近期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一批智慧工厂与智慧供应链。这一背景下,工业计算机作为连接物理设备与数字世界的核心载体,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从传统工业控制到边缘计算、AI质检、数字孪生,工业计算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技术挑战也日益复杂。

在这场变革中,企业如何应对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如何在行业变革中找准定位、实现突破?近日,gongkong®深度对话iEi威强电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李成胜先生,从其技术布局、市场策略与行业洞察中,探寻工业计算机行业的创新实践。

No.1趋势洞察,精准把握行业先机

工信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赋能的政策导向,为工业计算机行业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iEi威强电敏锐捕捉到行业在智能化升级、场景化解决方案深化以及边缘计算与数据安全并重等维度的深刻变革。李成胜先生进一步介绍:

智能化升级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智能工厂与智慧供应链的建设需求,促使工业计算机深度融合AI技术。生成式AI在设备运维与实时决策中的应用,正逐步提升生产效率与预测性维护能力,推动工业生产向更智能、高效的方向迈进。

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深化是工业计算机适配多元工业场景的必然选择。不同行业对数字化转型有着独特的需求图谱,工业计算机需提供模块化、高定制化的硬件支持,以满足诸如云端协同设计、数字孪生控制等复杂场景的要求,从而在特定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边缘计算与数据安全并重的趋势,反映了工业计算机在功能拓展与安全保障上的双重诉求。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工业计算机向边缘端下沉,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同时强化数据加密与网络安全防护,以应对高标准的安全需求,确保工业生产的数据完整性与系统稳定性。

小编认为,当前工业计算机领域的特点可谓是“碎片化”的行业需求与“集成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挑战并存,只有精准把握行业痛点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市场竞争环境愈加激烈。

No.2拥抱变革,构建三位一体技术体系

面对行业趋势的演变,李成胜指出,近年来本土品牌的崛起确实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低价低质产品甚至模糊了工业级与商业级产品的界限。然而,对于规模较大的行业客户而言,他们更加看重品牌的技术研发实力、生产能力以及整体服务方案的完整性。在这方面,iEi威强电凭借其“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据李成胜介绍,当前iEi威强电已经构建“工业计算+AIoT+虚拟化”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在工业计算领域,iEi威强电依托无风扇工控机、嵌入式系统等硬件基础,融合5G、边缘计算技术,为轨道交通、光伏监控等场景提供强大的实时数据处理支撑;

光学检测方面,iEi威强电通过TANK-XM811 AIoT开发套件,集成Intel OpenVINO工具包和AI加速卡,在3C电子、食品检测等领域实现AOI缺陷分类准确率的显著提升;

虚拟化整合是iEi威强电技术布局中的关键一环。iVEC边缘虚拟化计算机的推出,实现了单机多系统运行,有效降低机器视觉系统硬件部署量,并支持远程智能运维;

未来,iEi威强电将持续聚焦AIoT深度集成、虚拟化平台延伸以及绿色智能升级三大方向,为客户持续赋能。通过强化工业计算机与AI算法的协同优化,拓展半导体封装等精密制造场景应用;开发支持更多工业协议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构建柔性化产线改造能力;以及运用动态功耗管理技术,在保持高性能同时降低30%设备能耗。iEi威强电致力于在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发展道路上,为工业计算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

No.3技术创新,“双碳”目标下的“效能革命”

在政策导向和行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iEi威强电观察到多个具有增长潜力的领域。例如,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驱动了边缘计算、AI质检和预测性维护等应用场景的需求激增;轨道交通领域则因国内庞大的改造市场规模而展现出巨大潜力;新能源电力与储能系统对工控机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医疗影像和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进程加速,也为专用工控机开辟了新的蓝海市场。

如果说行业趋势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那么技术创新则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今年,iEi威强电推出了多款新品,涵盖英特尔第15代处理器内嵌NPU、AMD多GPU扩展产品线以及国产化平台布局等多个方向。这些新品的应用场景覆盖了人工智能、金融、电力、轨道交通等多个热门领域,充分体现了iEi威强电在技术上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近些年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国产化替代的加速推进,成为当前工业计算机市场的一股强劲潮流。受供应链因素影响,国内关键领域如电力、金融等,对国产化方案的需求显著提升。李成胜强调,iEi威强电积极与本土芯片厂商(如兆芯、海光、飞腾)开展深度合作,强化国产化产品布局,推出一系列适配国产化平台的产品,满足市场对自主可控工业计算机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工业计算机行业面临新的命题:如何在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iEi威强电的实践提供了多维度的解题思路。据李成胜介绍,iEi威强电针对高性能、低功耗的产品需求,推出了完整的产品研发设计解决方案。

通过硬件技术创新,采用intel/AMD最新处理器提升性能,并优化无风扇散热设计,降低功耗并适应宽温环境;开发iRM远程管理平台,优化设备运维效率,减少现场运维需求,间接降低碳足迹;推出低碳排放显示器(如Peach-E73)、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等绿色产品;并针对新能源、智能工厂等领域,提供高可靠性、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平衡性能与能耗。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iEi威强电在响应“双碳”趋势、满足市场对高性能低能耗产品需求方面的积极作为与深厚实力。

结语

iEi威强电凭借其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洞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持续创新的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响应,在工业计算机市场中稳步前行。通过构建完善的前沿技术应用体系,聚焦关键领域的增长潜力,iEi威强电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更为整个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iEi威强电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携手行业客户驶向一个更加智慧、高效且可持续的未来。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算力筑基、 AI 启智,共迎数智化新纪元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