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国补拉动消费电子高端化,TCL科技等高世代面板产线拥有者受益

2025年3月19日 09:18  CCTIME飞象网  

洛图科技(RUNTO)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新纳入“国补”范围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环,1月份的销售量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0.3%和31.6%,销售额涨幅分别达到21.1%和50.9%,表明上述品类产品均价在国补政策带动下有所提升。而作为最早被纳入国补范围的电视,更是自去年四季度起销量显著攀升,尤其大尺寸、超大尺寸的高端线产品格外受到青睐。

分析人士指出,国补政策通过需求侧激励,显著推动了电视、平板等终端消费电子产品结构升级,不仅促进相关产品销量增长,也给核心产业链上游的显示面板,尤其是高端面板的出货增长,及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提升提供了动能。

国补推动终端消费升级,电视大尺寸化再提速

根据洛图科技的数据,在“国补”政策加力扩围之后,今年1月国内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环的销量分别为107.7万台和204.2万台,销售额分别为29.6亿元和18.1亿元,其产品均价分别达到2748元/台和886.43元/台,较去年同期分别同比上涨了17.5%和14.7%。

不过,相比之下,电视产品无疑是“国补”更大的受益者,无论是从出货量还是产品单价来看,国补政策下电视消费增长势头强劲:早前洛图科技的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442万台,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16.8%,创近13个月新高。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国补”不仅带动了电视及IT产品的销售量,更推动了终端产品销售均价的明显提升,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电视消费一直是其中公认最核心的受益环节。其预计,加力扩围后的新一轮国补政策对于电视、平板等终端产品消费升级的拉动效应还将持续释放,这将进一步加速电视产品高端化、大尺寸的步伐。

事实上,电视产品的大尺寸化在全球范围内早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大趋势,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视新品平均尺寸达到了52.4英寸,较2023年增长了1.1英寸——只不过,在中国市场“国补”助推下,电视大尺寸化浪潮来得明显更加猛烈: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9月第一轮“国补”上线后直至当年12月份期间,中国市场85英寸以上大尺寸电视普遍迎来三位数的销量增长,其中100寸以上电视销售增长296%,由此推动2024年全年中国市场电视平均尺寸达到了63.5英寸,较2023年提升了3.3英寸,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2023年的尺寸提升幅度。

面板产业价值中枢上移,高世代产线深度受益

国补推动电视大尺寸化及IT产品高端化步伐提速,这一过程也将给核心产业链上游的高端显示面板创造更大增长空间,由此推动整个面板产业价值中枢的上移。

去年12月份以来,电视面板市场便开启了量价齐升模式,大尺寸成为其中的领涨主力。洛图科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在55英寸及以上主流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全面上涨1-4美元不等的情况下,全球大尺寸电视面板出货量达到了2010万片,同比增长8.8%,其中行业“双雄”TCL科技和京东方的同比涨幅更是双双达到了两位数。

并且,目前业界预计大尺寸电视面板的量价齐涨有望延续,摩根士丹利证券直接指出,基于主要面板制造商的生产纪律、中国大陆以旧换新方案支撑起强劲需求,加上季节性补货订单,看好报价上涨趋势可延续进第二季。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面板行业盈利水平将显著提升,行业全年行业盈利水平也有望再创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据行业媒体Omdia报道,在电视大尺寸化提速的预期之下,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也正重新调整其8.5代、8.6代和10.5代TFT LCD产线的产品组合,以生产更多的较大尺寸面板,迎接电视大尺寸化趋势带来的未来市场机会。

面板大厂们的谋篇布局不止于此,比如TCL科技去年官宣并购LGD广州LCDCA,近期又宣布收购华星半导体(TCL华星t6t7产线)少数股权,通过上述举措,TCL科技有望精准抓住市场机遇,进一步强化其大尺寸面板业务盈利能力,增厚归母利润。

“TCL科技在这个时点收购t6t7少数股权是合适的,现在大尺寸需求很好,带动相关产线盈利能力水涨船高,收购可以直接增厚归母净利润。接近市价的发行价格,也表明交易对手对标的资产和TCL科技长期盈利能力的认可与信心。”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总体来看,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持续的产业整合,LCD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行业已经走向持续复苏和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在全球TV大尺寸化持续加速的大背景下,大尺寸LCD面板资产的长期盈利和价值预期十分可观。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