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固定一 >> 正文

鸿蒙的名义:做为创新而闪耀的星光

2025年3月19日 07:02  CCTIME飞象网  作 者:孙迎新

飞象原创(孙迎新/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亲成为一名追剧达人,他的退休时光是终日沉迷在各种大小的屏幕里。他特别喜欢追《人民的名义》,也记不起是看了多少遍,反正每一次看都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只要坐在沙发上就用大屏电视看,靠在床上就用平板电脑看,即便是走在公园里,也会不失时机掏出手机来看上几眼。

2025年春节期间,父亲这种夜以继日在多种尺寸屏幕间来回辗转的日子终于在鸿蒙系统的加持下完成了和谐的统一。当手机、平板、电视连成一个超级终端,追《人民的名义》直接三屏同步:手机播放正片、平板显示弹幕、电视投屏高清画面。他一边滑动手机切换视角,一边感叹:这可比以前用遥控器拖进度条方便多了!

这个看似小小的改变,却无意间成为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最生动的注脚——当技术真正融入生活,连退休的长辈也能在指尖重构人与机器的关系,或许这便是当下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最朴素的胜利。这一幕也是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最逼真的用户画像,当长辈们也能轻松玩转跨设备协同,当超级终端不再是科幻概念,背后是鸿蒙用技术重构了人与设备的交互方式。

然而更值得一书的是,鸿蒙操作系统实现的这一切看似简简单单、轻而易举,背后却充满各种的艰辛与不容易,甚至可称为一场告别被人霸凌,在科技版图上翻身作主人的突围战。这场始于断供危机的突围战,早已超越操作系统的范畴,成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里程碑。

鸿蒙的星辰大海:中国科技自主的破局之钥

这场操作系统突围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追溯到2012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诺亚方舟实验室的构想。2012年,任正非在诺亚方舟实验室会议上首次提出自研操作系统的框架。彼时,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仅140人,外界质疑声却已不断:安卓已垄断市场,何必再造轮子?在当时看,这样的质疑合情合理,但华为选择了最难的路:既要解决生存问题,更要布局未来战场

于是在2019年,有了鸿蒙1.0的亮相,但当时仅支持智慧屏;到了2021年,鸿蒙3.0实现手机、车机、智能家居跨端协同;随后在2024年,鸿蒙有了质的飞升,HarmonyOS NEXT彻底剥离安卓代码,完成纯血进化。十年间,4000余名研发人员参与攻关,代码量超1.2亿行,申请专利33.6万件——这组数字背后,有着华为人不计成本的付出,有着鸿蒙之父王成录带领团队凌晨调试代码的身影,有着陈海波教授在微内核安全架构上的死磕,更有无数开发者代码救国的热血。

同样是在2019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于是微软终止Windows授权。有人不解:换个系统而已,何必大惊小怪?在那个误解与制裁同样深重的时刻,外界对鸿蒙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中国真能造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吗?然而,2023年俄乌冲突中,微软对俄罗斯的数字断供给出了残酷答案——系统停更、软件锁死,半数电脑沦为废铁。所幸这一场景早早印证了任正非超前的警示:没有自主操作系统,就像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

鸿蒙的诞生,是中国科技界在断供危机下的绝地反击。它的意义远不止于填补技术空白,更在于重塑全球科技竞争的底层逻辑。

鸿蒙的诞生,也是中国科技界的备胎转正。正如断供事件暴露的数据库危机,操作系统作为数字时代的神经中枢,其自主可控关乎国家信息安全与产业命脉。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国产数据库市场份额从0.4%跃升至7.8%,而鸿蒙更以19%的国内市场份额超越iOS,成为第二大移动操作系统。这种突破不仅在于市场份额,更在于技术路线的重构——从依赖Linux内核到自研微内核,从兼容安卓到纯血鸿蒙,在操作系统上,华为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企业30年的技术积累。

在全球仍陷于安卓与iOS手机霸权之争时,鸿蒙已瞄准下一个十年:物联网设备预计2030年突破500亿台。鸿蒙的分布式架构,让地铁盾构机、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实现设备自由组网。这种全场景智慧,正是中国对万物互联时代的回答。

技术升维:鸿蒙想得多做得好看得远

鸿蒙的核心突破,在于其分布式架构与微内核设计。传统操作系统的设备孤岛被彻底打破,手机可调用无人机的摄像头,平板能共享PC的算力,车机与智能家居实时联动。这种硬件互助能力,让用户像指挥交响乐团般调度设备。例如,广州地铁通过鸿蒙连接龙门吊与盾构机,施工效率提升30%;美的200余款家电接入鸿蒙,用户一句话就能联动全屋设备。技术的本质,在此刻回归到服务人的初心。

而鸿蒙的微内核设计,则将安全性推至新高度。与安卓的宏内核不同,鸿蒙仅保留核心功能(如进程通信),其他服务运行在用户态。这种设计将系统攻击面缩小至1/1000,并通过CC EAL6+安全认证,于是有了广州地铁工程师的感叹:过去控制系统被黑客攻击可能引发事故,现在鸿蒙的星盾架构让安全漏洞无处遁形。这种技术自信,不仅体现在消费端,更深入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例如北京市的政务协同平台京办基于鸿蒙打破行政壁垒,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除了微内核的设计,鸿蒙还具有其他与众不同的特征。传统开发需为手机、手表、车机分别写代码,而鸿蒙的ArkUI框架让开发者一次编码,自动适配。大学生团队“WakeUp课程表1周时间完成多端适配,以至于用户笑称:在手表上划课表,有种特工调取任务清单的仪式感!

AI能力也是鸿蒙系统的一大亮点。HarmonyOS NEXT内置盘古大模型,让操作系统具备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便体现在AI助手小艺不仅能规划行程,还能根据用户习惯自动组合设备:晨跑时联动手环记录心率、耳机播放定制歌单、冰箱准备健康早餐——这种无感服务,正是鸿蒙对人机共生的诠释。

生态突围:如何让鸿蒙星火燎原

技术的突破需要生态的滋养。鸿蒙的崛起,离不开数百万开发者的拓荒者精神2024年,原生鸿蒙系统HarmonyOS NEXT发布后,开发者社区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鸿蒙生态设备数突破10亿,开发者超254万,API日调用达827亿次,1500款原生应用覆盖生活全场景。这场生态革命中,既有技术大咖的引领,也有普通人的逆袭。

在众多开发者当中,95后开发者冉冉,作为什么值得买鸿蒙客户端负责人,见证了生态从荒原到绿洲的蜕变。他回忆首次打开DevEco Studio时的震撼:它像宣传的一样,是一个新的、纯血的系统。原生鸿蒙的分布式能力,让App在不同设备上流畅适应,甚至能在音箱、扫地机器人上交互。这种技术自由,激发了开发者被传统生态压抑的创造力。而扫描全能王团队则利用鸿蒙的高效工具,将开发周期从8个月压缩至5个月,智能扫描、试卷擦除等功能通过搭积木般敏捷开发快速落地。

这其中更令人动容的是普通人的故事。社区医生陈胜歌白天为居民量血压,夜晚则化身鸿蒙开发者,开发出灵动小组件应用;大四学生周哲宇凭借鸿蒙应用创新赛冠军,斩获高薪职位;甚至11岁的小学生在父亲影响下自学鸿蒙,在开发者大会上自信宣言:我觉得鸿蒙是可以发展起来的!这些个体的微光,在一点点集中起来,汇聚成生态的星河。

“在鸿蒙社区,提交代码就能获得极客勋章,还能参与华为线下黑客松。”95后开发者张小鹏说。华为通过鸿蒙英才班、开发者大赛,将高校变成人才苗圃。如今,254万开发者调用鸿蒙API月均827亿次,1500款原生应用覆盖生活全场景。

当前,鸿蒙生态已经把触角延伸到了千行百业。在工业领域,黑芝麻智能与江淮汽车用鸿蒙实现自动驾驶系统毫秒级响应;在农业领域,极飞科技通过鸿蒙连接无人机与灌溉设备,实现无人农场。这些案例证明:鸿蒙不止于消费电子,更要成为产业数字化的神经中枢

尽管鸿蒙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前路仍布满挑战。相较于安卓、iOS的成熟生态,鸿蒙的应用数量与开发者基数仍有差距。2024年,其全球市场份额仅为4%,而安卓、iOS分别占据77%19%。此外,国际市场的政治壁垒、用户习惯的惯性、技术迁移的成本,都是必须跨越的鸿沟。

但希望已在萌芽。华为每年投入60亿元激励开发者,开源策略吸引8100名贡献者共建生态。例如,润和软件推出金融鸿蒙解决方案,深圳地铁基于OpenHarmony打造智慧调度系统——这种开源不撒手的模式,既保证了核心安全,又释放了生态活力。更值得注意的是,鸿蒙的薪资优势显著——2024年鸿蒙开发者平均薪资涨幅达43.1%,远超安卓的22.7%,吸引大量转码新人涌入。这场认知革命,正在重构职业边界与技术未来。

鸿蒙的名义:做创新背后的星光

时代的诉求与用户的心声从鸿蒙诞生的那一刻,便紧紧交织在一起。岂止是三个屏幕,哪怕有再多的需求场景,只要是粉丝所想,鸿蒙都会给予安排。无限制宠粉是一种病,但我们都喜欢,这就是鸿蒙的名义。这句来自用户的调侃,道出了鸿蒙生态的底层逻辑:以人为中心,打破设备、场景甚至想象力的边界。

当消费者用三屏追剧时,他已不仅是用户,更是超级终端的驾驭者;当农民用鸿蒙调度无人机播种时,他也不仅是劳动者,更是智慧农业的开拓者。这种科技平权,正是鸿蒙对中国创新的最大贡献——它让每个人都能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拥有定义未来的权利。

2019年的至暗时刻2025年的星汉灿烂,鸿蒙的故事远未结束。正如那句没几个字,却充满力量的话:没有人能熄灭满天星光。这星光,是鸿蒙研发团队深夜调试的代码,是工程师们比照过厚厚的文档,是年轻的开发者眼中的憧憬,更是亿万用户指尖跃动的便捷。

它们共同照亮了一条路——在这条路上,中国科技不再是被定义的追随者,而是规则的书写者,而鸿蒙的名义,也终将升华为一个时代的注脚,恰如那为自由创新而闪耀的点点星光。

关于鸿蒙生态与创新的更多内容,敬请关注飞象网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的报道。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