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技术 >> 正文

派拓网络:工作环境变迁与网络安全技术演进

2025年2月27日 08:05  CCTIME飞象网  作 者:Anand Oswal

作者:派拓网络高级副总裁兼网络安全总经理Anand Oswal

为了跟上技术进步并提高员工生产力,工作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与此同时,云技术的普及和分布式工作团队的兴起开启了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的网络安全技术新时代。借助SASE,任何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安全访问任何应用。相比过去在办公室通过线缆连接到本地数据中心完成各种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网络安全技术必须跟上现代工作环境的不断发展,一些趋势给保护敏感工作负载和数据的访问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在满足这一需求的同时,确保员工的生产力和领先的安全性,企业需要调整自身的网络安全战略。

用于工作的个人设备和非受管设备越来越多

由于选择移动办公并将网络浏览器作为主要工作空间的员工日益增加,用于工作的个人设备和非受管设备越来越多。如今,大多数企业都允许员工和承包商通过个人设备访问业务应用,但这有时会导致勒索软件入侵。个人设备由于缺乏保障和企业安全措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网络安全风险。

为了降低此类风险,企业应采取零信任策略,使用集成了网络安全技术和浏览器安全功能的SASE技术,同时开始要求员工使用安全的企业级浏览器帮助监控个人设备访问的企业敏感数据,以此保障所有敏感数据的安全。

企业可以放心地使用企业级浏览器,这种浏览器能够让员工在任何受管设备或非受管设备上随时随地安全访问任何业务应用,同时防止业务数据被滥用。

AI工具正在快速普及

从虚拟助手到数据分析工具,目前已有数千种能够提高生产力的AI应用。员工正在使用它们完成任何可以想象到的工作,包括编写更好的软件、加快科学研究速度、快速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设计、创建新闻稿和博客等。

2023年9月Salesforce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5%的员工希望实现任务自动化并使用生成式AI进行交流;2023年12月Veritas Technologies的一项调查发现,有57%的员工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生成式AI。

问题在于这种便利也伴随着风险,毕竟这些工具需要输入信息或投喂数据才能执行任务,而没有数据就无法进行数据分析。如果IT团队不知道正在使用哪些生成式AI应用以及正在上传哪些数据,就会出现“影子AI”应用。由于缺乏可见性和控制措施,IT团队既无法采取风险缓解措施阻止可能的敏感数据泄露,也无法防止生成式AI应用的恶意响应。

这将引发数据安全风险并造成安全盲点。2023年11月Salesforce的一项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员工在没有权限或访问控制措施的情况下使用未经批准的生成式AI应用;2023年6月LayerX的一份报告显示,有15%的员工将企业数据和客户数据粘贴到生成式AI应用中,这都足以证明这种风险正在加剧。

为了防范这些新出现的风险,企业需要了解员工的生成式AI使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访问控制措施,比如只允许使用经过批准的AI应用、对敏感数据加以保护,以及确认生成式AI对用户作出的响应是安全或非恶意的。

威胁形势日益加剧

AI正在成倍放大威胁,不断增加攻击的规模、速度和复杂程度。网络钓鱼攻击和勒索软件变得日益复杂,使普通员工几乎不可能辨别出这些风险。因此,企业不能依靠员工的警惕性应对网络威胁,而是应该考虑威胁者不断对员工发起攻击并得逞的情况。

比如派拓网络每天阻止的在线攻击达到113亿次,其中有230万次是从未见过的新攻击,而且这个庞大的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采取先进的检测和响应保护措施加强自己的网络安全框架。云端交付的安全服务可实时预防最新威胁,并且通常会将保护功能直接整合到SASE解决方案中。

真正的“法宝”是AI,因为只有AI才能更好地抵御AI攻击。但AI解决方案的好坏取决于投喂的数据。要想充分发挥AI的优势,就必须向AI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投喂大量不同来源的数据集。网络接入点多的厂商由于可以访问大量数据,因此能够提供覆盖周全的AI工具集。这些AI工具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数据来源中学习并快速识别异常情况,具有更强大的检测能力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拥抱未来的工作环境

企业的安全策略必须跟上工作环境的发展。随着个人设备在业务中的使用、AI应用的兴起,以及攻击规模、速度和复杂性的日益增加,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综合、更具前瞻性的网络安全策略。

如果能以安全的企业浏览器为基础,将多重安全控制措施层层叠加到网络,就能防范各种威胁。通过集企业浏览器、云端交付的AI安全服务和AI访问控制措施于一身的综合SASE解决方案,企业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抵御日益加剧的威胁,还能为IT团队和终端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未来,企业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拥抱创新和采用新技术,才能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

编 辑:魏德龄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