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战略决定一切:国富之道,量子创新

2025年1月27日 15:14  CCTIME飞象网  

国富创新(00290.HK)1月24日发布公告,披露已于当日在公司内成立量子创新战略委员会。  

国富创新近一年在量子科技领域进取心明显。2024年6月,国富创新公告战略投资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量旋科技”);2025年1月10日,该公司发布公告,拟将公司名称从“国富创新有限公司(GoFintech Innovation Limited)”改为“国富量子创新有限公司(GoFintech Quantum Innovation Limited)”,在港股市场引发强烈关注。  

透过这些频频动作,不难看出,国富创新正在以十足的信心及坚毅的决心,布局量子科技领域的前瞻机遇。  

量子科技的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1900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堡、薛定谔……乃至中国的潘建伟院士等科学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科研组织及公司逐渐将量子科技从实验室推向了实用乃至商用领域。如IBM、谷歌、亚马逊、甲骨文等超级体量公司,以及国盾量子、IonQ、Rigetti、D-Wave等行业新锐,纷纷在2024年迎来了技术或商业订单上的突破。其中,尤以谷歌发布量子芯片Willow最为让业界激动和看到曙光,因为Willow 5分钟的计算工作产出,当今最先进的超算需要运算10 septillion年(即10^25年)才能完成。  

量子科技被视为可预见性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及量子精密测量共同组成了愈加繁荣兴盛的量子科技研发及商业体系。量子计算有潜力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高效解决的问题;量子通信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提供了安全通信的新方法;量子传感等技术在医疗、能源、环保等多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量子科技在2024年迎来技术及商业订单大爆发的特殊背景,是AI浪潮的波涛汹涌。目前美国三大AI联盟,微软-OpenAI、亚马逊-甲骨文、谷歌-甲骨文,涉及公司几乎也同时均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领域的顶级领导者。  

科技巨头们在抢占AI激烈竞争的制高点时,无一例外均对先进算力有着近乎饥渴般的需求、对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有着极致的敏感。而量子科技,能给这些公司的AI焦虑提供足够安抚,乃至缓解。如“AI军火商”英伟达,向谷歌和亚马逊等提供CUDA Quantum开源混合量子计算平台;甲骨文则利用英伟达A100 Tensor Core GPU集群和英伟达CUDA Quantum开源混合量子计算平台支持的甲骨文云基础设施,向谷歌和亚马逊等提供测试和开发混合量子计算服务。  

可以说,在“AI-量子”双重buff构成的未来趋势面前,一个商业组织越尽快选择投身其中,越能更好掌握未来商业机遇的主动性。  

回到本文开篇提出的国富创新成立量子创新战略委员会一事。该公司在公告中披露,“为更好地专注于量子科技业务的创新发展和战略布局,提高决策及管理效率,故成立量子创新战略委员会……委员会由李春光先生(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委员会将负责本公司量子科技业务的投资及决策”。可以说,目前该公司在力争打造为“港股量子第一股”的进程中,已事实上大手笔投入财力(之前收购量旋科技股权等)、人力等资源。不排除后续该公司将有更多动作来做大势能、提高声量,包括成立以量子产业投资为目的的量子股权基金等。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除了国富创新与被誉为“中国量子通信第一股”的国盾量子重合的天使投资人深耕、布局科技领域多年,此次担任量子战略委员会主席的李春光先生,也是一位在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科技创新与战略管理经验的高管。李春光先生简历显示,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及数字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兼任元宇宙与人工智能三十人论坛等多个科技领域的学术及商业组织的重要职务。  

之于拥有工程学及哲学复合背景的李春光先生,量子科技作为诞生仅百余年、严肃发展仅数十年的年轻领域及学科,也亟需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组织来为该领域注入强劲推动力。跨学科研究思考,跨行业量子创新。  

从收购量子科技资产,到提出更名,再到变革内部组织,一步步围绕量子科技顺势而为的国富创新,若沿此路坚毅前行,注定将成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量子科技行业显著进步、为香港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参与者提供一扇触达量子科技行业发展远大机遇的伟大公司!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