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飞象原创 >> 正文

AI浪潮席卷千行百业,网络安全考题有新解

2024年8月7日 07:10  CCTIME飞象网  作 者:高靖宇

飞象原创(高靖宇/文)在影视作品《西部世界》中,即便是最先进的机器人也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掌控人工智能(AI)技术。在现实世界中,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特别是大模型正逐步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景,与千行百业加速融合,成为推动数字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80多个,注册用户突破5.64亿。

然而,这些大模型在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安全风险。《西部世界》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却已存在于现实世界,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刻调整与全新挑战。

网络安全中的“AI”风险

伴随着众多AI大模型的诞生,AI驱动的网络攻击也在快速增长,因为有了AI加持之后,发动网络攻击对于攻击者而言相比之前更加容易,可以更加高效的组织更加复杂,规模更大的安全攻击。此外,一些黑客还掌握了利用生成式AI等新兴技术实施网络犯罪的新手段。

以ChatGPT为例,自其上线以来,便有人担忧其可能成为网络犯罪的温床。尽管平台方已采取了一系列防止恶意应用的措施,但创意十足的攻击者仍能利用生成式AI生成逼真的网络钓鱼邮件,诱骗用户泄露敏感信息。此外,AI技术的深度伪造和语音合成能力也被用于诈骗,使得传统防御手段难以应对。更为严峻的是,随着AI在合法用例中的广泛应用,模型中毒、数据泄露、提示注入攻击等新型漏洞不断涌现,对网络安全构成了持续威胁。

IEEE调研显示,2024年将会出现其他更具威胁的网络安全问题,包括勒索软件攻击(2024年为37%,高于2023年的30%)、网络钓鱼攻击(2024年为35%,高于2023年的25%)以及内部威胁(2024年为26%,高于2023年的19%)。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表示,由AI技术带来的新型安全问题已成为现实,安全行业将迅速迈进AI驱动的新时代。然而,大模型安全研究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安全研究还是安全产业,都必须紧跟科技进步和应用创新,才能服务好发展,保障好发展。

“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内容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大模型在企业运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必须寻求创新的安全模式,以适应这一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基础大模型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应对多项挑战,包括强大的算力、充足的数据、高水平的研材、新应用的算法、场景和闭环的生态。然而基础大模型缺少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大模型提供方与垂直行业合作。

以模治模 网络安全发展新路径

AI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同样需要AI技术来解决,这是一场AI技术的攻防战。作为中国AI领域的老玩家,360 AI一直深入探索AI大模型在关键行业中的垂直应用,推动大模型重塑安全体系。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面对愈加复杂的传统安全问题和大模型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必须用AI重塑安全,以模治模,用安全大模型解决“新老”安全问题。

“不要追求用一个大模型解决所有问题,应该让专业大模型解决专业问题。”周鸿祎认为,2024年是场景之年,关键要结合业务找“明星场景”,然后根据场景设计功能,根据功能需求对大模型进行专项训练。

在ISC.AI 2024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周鸿祎宣布360安全大模型正式免费。360安全大模型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全网安全数据和知识进行提炼、压缩和蒸馏,360安全大模型实现对全网安全知识的深度理解。未来,在大模型赋能下,本地安全大脑“无需联网”,在封闭网络中也能获得全网数据和知识的赋能。

周鸿祎表示,打造安全大模型是安全迈向“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用AI升级安全要有类似自动驾驶的L1-L5级别目标,目前360安全大模型已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相当于汽车的“高级自动驾驶阶段”。

编 辑:高靖宇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尚冰:中国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多项关键指标位居全球第一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