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高压电缆料等国产供应链崭露头角,万马股份、联科科技等企业有望迎来突破

2024年7月5日 11:32  CCTIME飞象网  

6月25日,国网青岛供电公司220千伏岛黄II线顺利送电,标志着国网系统首条220千伏整线国产绝缘料纯电缆线路正式投运。

当前我国高压电缆绝缘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市场主要被北欧化工和陶氏化学等国外材料企业垄断。本次投运,对于推动国网系统核心装备国产替代、提升高压电缆专业自主可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目前已在高压电缆料布局的国内企业包括万马股份、汉缆股份、联科科技等企业。其中,万马股份拥有国内最大的高压电缆料产能。

高压绝缘料的国内“破局者”。

当前,我国高压电缆料产业亟需国产化替代。据统计,目前我国的高压、超高压电缆绝缘料、屏蔽料等电缆料的关键技术仍存在“卡脖子”现象,国内高端市场80%以上被外国企业垄断。目前我国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年进口量超10万吨,制约了我国高端电力装备的自主可控发展。 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迭代升级,有望加速推进电缆料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据了解,国内线缆用电缆料企业有万马股份、至正股份、杭州高新、燕山石化、德威新材、上海凯波等,但多数生产中低压电缆料,不具备批量生产高压、超高压电缆料的能力。

在高压线缆料技术和生产方面,万马股份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稳定量产能力制造超高压材料的企业。在超高压领域,公司220kV超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已通过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国家级新产品鉴定,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示范工程中投入运行并批量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5月25日,由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研制,万马股份生产的绝缘材料YJ-500(WMY-4201 EHV)制造的,首条国产500千伏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系统(含工厂软接头),在舟山海洋输电技术实验室顺利通过型式试验,标志着我国500千伏电缆自主化生产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型式试验的顺利通过,验证了国产500千伏绝缘材料的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填补了目前国内500千伏交流电缆自主绝缘材料的空白,提升了我国电缆材料制造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330kV和500kV的海缆产品,目前之所以没有用国产绝缘料,主要是因为经验少,国内这些企业欠缺机会和时间来验证它的产品。目前国内已经完成并持续在做一些示范性工程,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220kV产品及更高电压等级的绝缘料中,国产料会占大头。

市场预计,2025年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14亿元,复合增速达20.47%。高压电缆料产能方面,截至 2023年底,万马股份已具备4万吨生产能力,2024年预计将再新增2万吨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炭黑迎来投产

除高压电缆料外,高压电缆屏蔽材料的上游环节有同样的状况。

据悉,当前我国部分中高压电力电缆屏蔽材料,使用的导电炭黑已逐渐由国内企业供给;但110kV及以上高压、超高压电缆屏蔽料用导电纳米碳材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或从外资企业采购,国内市场主要由卡博特等海外寡头垄断。

6月26日晚,联科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年产10万吨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纳米碳材料项目一期工程进行试生产。公告显示,“年产10万吨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纳米碳材料项目”分二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设计产能为5万吨/年。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

长城证券分析认为,联科科技为南方电网调研后唯一一家承担屏蔽料国产化的企业。该项目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高压导电炭黑国产化生产,有望改善当前高压电缆屏蔽料用导电炭黑进口垄断现状。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高压电缆屏蔽料所用炭黑下游客户为万马股份,既证明万马股份在高压电缆料国产化替代方面的布局,也说明我国企业坚决自主创新,在攻克“卡脖子”环节的上下游通力合作方面形成了闭环。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5月电网工程投资额1703亿元,同比+21.6%。电网投资保持高景气将带动电缆季电缆料等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

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在京圆满落幕。会议重点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对此,应当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从目前国内高压电缆料产业研发进展来看,国内企业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迎来加速推进。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邬贺铨:大模型下沉到手机 将激活万亿元规模手机产业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