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从2024中国光网络研讨会,看光通信的最新发展趋势

2024年6月20日 18:07  CCTIME飞象网  

6月19日,以“智能光网·新场景·新动能”为主题的2024中国光网络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产业界的行业大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超大容量光传送网、全光网、智能光网络、下一代光接入网(50G PON、FTTR)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光网络研讨会大会主席韦乐平

围绕光通信发展的新趋势,韦乐平表示,随着大模型的崛起,数据中心内部交换机光模块的速率、数量和成本正在经历快速的增长。800GbE光模块正在快速崛起,预计2024年出货量将超过1000万。这一增长主要由用于AI的SR8模块驱动,同时也将影响EML和硅光DR8模块以及2*FR4模块的市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光产品线副总裁 袁勇强

在《全光网发展的12个趋势和观察》的主题演讲中,袁勇强指出,越来越多的能力叠加到FTTR上,其中包括Wi-Fi感知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与智慧家庭和其他IoT设备的协同控制能力,从而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能力底座。外部设备通过FTTR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OTN产品规划总工 陈勇

陈勇为大家分享了中兴通讯在算力网络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他认为,ChatGPT等AIGC技术为光网络运维的未来演进注入新的活力。中兴借鉴ChatGPT的交互式聊天思路,结合自然语言处理(NLP)的特性,将自然语言应用于运维场景。运维人员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故障,摆脱了传统依赖人力搜索和描述的局限。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 李晗

李晗带来《6G承载探讨》的主题演讲,他呼吁到,随着6G时代的到来,其应用场景将变得更为复杂多样。因此,我们需要对6G的承载、无线、核心网以及算力等元素进行系统化的体系化研究。鉴于多模态传输体系在提升6G承载质量方面的潜力,我们鼓励业界积极探讨基于多模态的传输技术体系。

▲烽火通信网络预研部总经理 陈松涛

陈松涛分享了对光网技术发展趋势的观察和思考。他指出,今年,800G短距互联和相干技术的下沉成为了行业的热点。从单波速率的提升可以看出,速率提升一直是光传输领域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预计,速率将迅速从800G跃升至1.6T,期间也可能会过渡到1.2T。

▲万兆极速云交互应用生态推进实验室启动仪式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联合产学研各界的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万兆极速云交互应用生态推进实验室”,该实验室将瞄准包括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以及应用生态的推广等方面,也将与产业各界加强合作,使超高清视频和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等相互结合,旨在推进超高清视音频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信研究院院长 张成良

关于400G /800G WDM系统的应用与发展,张成良表示,WDM系统支持超大容量连接,目前经过多年技术发展和迭代,已全面进入400G时代,依托扩展C+L波段技术,支持高速、大容量传输。400G之后,WDM系统继续向高速率(800G/1.2T)和大带宽(S+C+L波段)等方向发展。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基础研发部经理 张磊

张磊发表了《下一代通信光纤:空芯光纤与空分复用光纤》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多芯光纤的制备技术已趋成熟,商业化及批量生产已不再是难题。从成本角度考虑,若实现大规模应用,多芯光纤的TCU(总成本单位)有望与常规光纤相当,这为其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基础网络业务集团光网络事业部总经理 张寒峥

张寒峥在《面向AI时代的光网络》的主题演讲中表示,随着AI技术的崛起,其对光网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AI对光网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诸如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标准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通感技术的融入,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功能的加入,使得网络智能化需求日益凸显。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 唐雄燕

唐雄燕在《面向智算互联的全光底座技术与实践》的演讲中指出,对于智算广域互联,需要提升光网络的带宽、容量、传输距离,降低时延,优化单位比特成本及单位比特能效,并增强可靠性和智能性。C+L波段的400G骨干传输已进入规模商用阶段,成为现阶段东数西算战略的重要支撑。

▲ 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亚太光通讯委员会主任, 中国光网络研讨会联席主席 毛谦

毛谦认为,光纤通信走过了58个年头,是信息通信必不可缺的传送底座,是数字中国的基石。50G-PON为万兆宽带奠定技术基础,在部署50G-PON时,很重要的技术要求是平滑演进。50G-PON的波长规划必须能够与GPON或XG(S)-PON共存,支撑运营商在升级接入网时不影响已有的ODN和最终用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敖立

在《推进千兆光网普及提质,促进万兆技术演进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敖立表示,当前,中国光网络处于“万兆启航”阶段,未来将助力算力和智能“无处不在”,深入赋能千行百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全面支撑中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发展。

▲中国电信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蒋铭

会上,蒋铭分享了面向行业的全光接入技术发展与应用。她认为,光接入网技术在面对新场景时,必须与当前新兴的5G云、工业AI等更多先进技术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这种融合,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光接入技术的综合能力,从而在新场景下创造出更多样化的应用模式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张德朝

张德朝表示,当前50G PON国际标准体系已经完成,技术产业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已经初步实现对称50G 达到C+等级功率预算,仍需攻关推进三代五模光模块小型化、系统容量等性能提升,50G 高端器件的突破。此外,智能协同50G  PON+FTTR是开启固网宽带万兆周期的代际技术。

▲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宽带互联网研究部光接入网室室主任 邵岩

在《面向F5G-A的光接入关键技术探讨》的主题演讲中,邵岩指出,F5G-A实现超宽接入能力的飞跃,从原先的1G泛在能力提升至10G。在连接终端数量方面,F5G-A的承载能力达到了之前的10倍。此外,F5G-A的智能化运维能力也从L3等级提升至L4等级,提升了网络管理和维护的效率和精度。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万兆极速云交互应用生态推进实验室主任 宋利

围绕万兆时代极速云交互业务发展与生态推进,宋利展开分享。他表示,随着万兆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带宽的扩张。如果仅有带宽的增长,而从应用层到物理层没有整体性的变革,那么用户体验,特别是与交互相关的体验,将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LightCounting市场研究公司创始人/CEO Vladimir Kozlov

Vladimir Kozlov受邀参会,并发表《市场的两面性:电信网络与AI集群》主题演讲。他认为,在AI集群部署方面,部分公司已经采用了800G以太网模块,而1.2T模块的应用预计也将很快到来。在这场由AI主导的技术竞赛中,400G和800G是目前的主流,但1.6T模块也将迎头赶上。

编 辑:魏德龄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邬贺铨:大模型下沉到手机 将激活万亿元规模手机产业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