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峰会现场:AI赋能 “黑科技”轮番亮相

2024年5月27日 07:36  证券日报  

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本届峰会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是国家数据工作体系优化调整后首次举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本届峰会设有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等13个分论坛,在现场体验区展示了各领域数字化最新成果,110英寸8K裸眼3D大屏、VR多人大型电竞游戏、为AI而生的智算操作系统。新一代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多份深度报告发布

本届峰会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数字中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1个ZB等于十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22.44%。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居全球第二位。

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要素,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资料。在“数据资源与数字安全论坛”上,发布了《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算力规模增长较快,大模型计算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全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约为30%,其中,智能算力占比提高到约30%。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艳表示,调查发现,我国数据资源“产—存—算”规模优势基本形成,数据“供—流—用”各环节主体逐渐丰富,海量数据(12.180, -0.27, -2.17%)(维权)和丰富场景优势潜力亟需释放,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数字化浪潮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也催生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崛起。数据要素以其独特的价值,正在深刻改变着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方式,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产业(73.650, -0.74, -0.99%)、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深入调研了国内外消费者数据流通的制度体系、商业模式、技术路径和实践经验,发布《基于可携带权的消费者数据流通模式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消费者数据具有体量大、鲜活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精准营销、消费信贷、雇佣调查等领域,为企业创造了众多新颖的商业模式及盈利机会,是最容易商业变现的数据类型。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在峰会现场体验区,众多企业从硬件、软件到整体解决方案等多个维度,为观众打造全新的数字生活、文化体验,引领行业创新与发展。

在京东方展台上,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其裸眼3D效果相当震撼。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款视觉艺术“精灵”XR魔盒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展览展示、数字影棚等场景,其突出特点就是相机拍摄无频闪的裸眼3D技术和快速维护便捷安装。

在光影、AI、AR、VR等现代技术的赋能下,现场体验区的观众身临其境。网龙网络公司首次亮出教育主题积木交互沙盘项目。该项目使用了近百万个积木颗粒,打造了古田会议、飞夺泸定桥等五大红色主题重要场景以及《夜宿山寺》等经典古诗词场景,结合AI表演、VR、AR、柔性屏等交互体验,通过AR眼镜、电子显示屏、光影效果,一幅幅红色教育画卷以及中国传统古诗词绝美意境呈现在大家眼前。

网龙网络副董事长梁念坚对记者表示,本次峰会,公司还带来了十余款数字教育产品展示,有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服务机构的平台产品,有面向初、高中数理化学科的自主学习工具,以及利用AI、VR赋能实验教学的工具等,观众可以与AI数字人在直播间聊天、用VR设备沉浸式做实验。

为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效应,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本届峰会不仅为企业搭建展示的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携手合作的舞台。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为观察数字中国的风向标,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吸引了众多专业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参与,根据主办方公布数据,本届峰会福建省共征集签约对接重点项目421个、总投资2030亿元。前六届峰会共促成数字经济项目近2600个、总投资超1.6万亿元。

编 辑:高靖宇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李慧镝:积极推进算力网络AI注智赋能,推动实现自智网络“三零三自”愿景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