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 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拉开帷幕。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刘东在国家数据局主办的“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基础设施论坛”发言并指出,IPv6下一代互联网灵活安全高效组网的技术特性,数据空间和沙箱技术保障数据所有权和可信交换的技术能力,再辅以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审计和安全技术,将形成一整套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全面助力数据可信流通和价值提升。
从场景出发,加强技术融合创新和互联互通
刘东指出,目前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和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技术选型融合、互联互通互操作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是技术选型融合问题:基础设施不是单一一项技术,而是面向多维度多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集成多种技术体系,形成多种技术方案。从经验来看,鼓励创新,吸引更多参与方参与到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中,从场景需求出发进行市场化选择应该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二是互联互通互操作问题: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既要让数据能流的动,还要同时保障数据所有权和数据安全,并经常要面临跨域、跨境等复杂问题。这就需要鼓励产业合作,凝聚统一共识。
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据基础设施,需要综合考虑包括现有设施利用、长期运营模式、培育更多供应商、鼓励数据所有者接受并积极参与等,引导市场形成完善的生态体系。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地规划、部署、应用与反复迭代。
构建基于IPv6高速数据网、数据空间/沙箱、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等技术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
刘东在会议现场指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基于高速数据网、数据空间、沙箱以及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的数据基础设施架构已逐渐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根据数据流通特性,高速数据网将满足灵活、安全、高速这三个最重要的需求。IPv6支持灵活逻辑组网、点对点加密、算力和带宽快速调度等特点,基础网络已具备相关能力,并可拓展以底层网络对上层数据的流通管控等。
数据空间和沙箱技术,则分别应用在数据流通中的分布式和汇聚式两种场景中,用来保障数据所有权以及数据主体间的互操作,解决现有数据持有者担心数据外流、所有权丢失而不敢共享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成熟技术,将支撑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的加密和存证,保障数据流通可溯源。与此同时,面向不同的数据安全需求,隐私计算技术也将成为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东最后表示,综合来看,在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鼓励更广泛的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积极推动技术融合应用,开展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行业和产业链协同创新,让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具先进性、有效性和国际性,形成可复制、可扩展的“中国方案”,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