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焦点图[556*417] >> 正文

517电信日丨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2024年5月16日 17:37  CCTIME飞象网  作 者:马秋月

飞象网讯(马秋月/文)世界电信日自1969年起每年均在5月17日庆祝,这一天也是国际电联于1865年成立的纪念日。2005年11月,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呼吁联合国大会将5月17日定为“世界信息社会日”,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3月通过决议。2006年11月召开的国际电联全权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将双节合并。

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如期而至,今年电信日的主题是“数字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Digital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驱动行业前行的运营商创新力量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石,已成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奋楫者先,创新者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应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运营商在电信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提供基本的通信服务,还在不断推动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移动勇担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者、排头兵,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定位,坚持以创新驱动自身转型、引领产业发展。为此明确提出,打造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智为引擎,多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算力网络。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中国移动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在基础设施、技术能力和产品服务方面业界领先的算力网络。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电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建设网络强国的核心能力。推动云网一体,持续提升云计算原创主体能力;推动云智一体,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突破跨区域、跨主体、“通智超量”异构算力的调度能力,持续推进“通智超”一体化协同布局;推动天地一体,强化新一代全球高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中国联通深入实施科技强企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方面,积极开展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另一方面,加强数字技术融合创新,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国铁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攻关,强化人工智能算法、平台、6G等关键技术攻关,努力打造中高点位物联网传感器集成体。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已自主掌控53个算法,其中,18个算法达到或超过行业先进水平。加强边缘算力网络技术攻关,扩大算力供给、丰富算力应用,推动算力泛在化、随需化、普惠化。加强室内分布系统资源的创新应用,变“通信室分”为“数字室分”,服务于地下空间的定位、导航,满足人们的智慧生活需要。针对通信基站点多面广的特点,按照“能自动不人工、能远程不现场”的原则,全面推进运营维护智能化、数字化,对遍布全国的资产实现“少人、无人维护”,将其打造成分布最广、连接众多的5G行业应用标杆,待条件成熟向其他行业进行能力输出。

目前,中国广电广电5G网络已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农村热点区域重点覆盖。未来将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加快建成覆盖强、容量足、速率高、体验优的广电5G精品网络。同时充分发挥700MHz黄金频段能力,加强产业协同,全速推进700MHz芯片、终端、网络生态成熟。据了解,中国广电已牵头制定3GPP的700MHz标准,提出全球首个5G低频大带宽技术方案,推进载波聚合、超级上行等技术在700MHz网络上的适配部署;联合中国移动,加速推进支持700MHz 5G终端上市;全面启动广电终端产品认证和入库工作,积极推进广电5G终端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联合行业伙伴完成RedCap技术端到端能力测试,产业链已具备商用条件。

数字创新为可持续发展开启了重要的新路径

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模拟时代转变为数字时代,数字时代为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收益。

随着数字化浪潮涌动,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全球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ICT赋能对各行各业实现碳排放目标起到重要作用。到2030年,ICT解决方案使能的减排量将是ICT产业自身排放量的近10倍。信息通信技术正以杠杆效应赋能生活、生产各领域,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为构建更美好的未来提供重要途径。

数字创新为可持续发展开启了重要的新路径,在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之际,信息通信业企业的代表纷纷发布致辞。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表示,中兴通讯围绕“数字经济筑路者”定位,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等方面积极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特别是在绿色低碳方面,中兴通讯已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并通过目标设定审核,2030年碳排放相比2021年下降52%、2050年前实现净零。加强绿色运营创新,荣登2023年度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气候变化“A级榜单”;加强“零碳”能源网解决方案创新,助力运营商构建绿色数字底座;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开展“5G+绿色”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未来,中兴通讯将围绕“让沟通与信任无处不在”愿景,持续引领数字技术创新,让数字创新成果惠及全行业全领域,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新动能。

当前,5G发展行至中场,5G Advanced正在加速商用,将进一步释放应用潜能。另一方面,在全球生成式AI浪潮的带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演进,这将激发行业更大的创新空间,提升个人、企业、行业的数智化发展水平。为此,高通聚焦无线连接、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和前沿的终端侧生成式AI等领域,通过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支持生态系统创新,将与中国产业的合作,从手机拓展和深入到汽车、PC、XR、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与生态伙伴共同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共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持续的研发和技术积累,推动变革性技术的涌现与持续扩展,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奔涌。面向未来,中国信科也将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全力推动数字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聚力支撑国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着力夯实数字创新基础底座;聚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强化数字化链接能力;聚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持续集聚未来发展新动能。

“光”达之处 便是希望之处

从第一根光纤开始,历经五十余年的创新,才有了现在广泛使用的G.652光纤,而为了满足更长距离的传输,G.654E登上陆地干线传输的舞台,并将迎来规模部署周期。如今,如今,数字经济提档加速,400G骨干网已启航。

光纤光缆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周期,光通信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推动着光通信产业发展。

长飞致力于将光纤联接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不断打造极具综合竞争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自1988年成立、1992年投产至今,长飞已累计生产交付10亿芯公里光纤,帮助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技术普惠。此外,长飞也大力探索、整合光通信技术在电力电网、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亨通光电沿着“产业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发展思路实现公司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光纤光缆领域已经具备场景全覆盖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前沿光纤产品,可以支持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互联建设,满足下一代高速光通信的需求。不仅在光纤光缆多项技术领域保持先发优势,并且2017年和英国洛克利公司成立亨通洛克利切入硅光光模块和光芯片领域,当前公司400G光模块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小批量应用,800G光模块产品已在领先交换机设备厂商通过测试。

中天科技作为ICT领域的一员,坚持聚焦新一代技术研发,加速推进产品创新和系统解决方案迭代,不断提升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创新基础平台,服务5G、“东数西算”、“信号升格”建设,为AI人工智能等新兴应用插上腾飞的翅膀。面向这个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天科技将坚持差异化创新引领,进一步加强与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升级,以优质的光电产品服务人类数字经济,创造美好生活,向着更加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西古光通作为主流光网络产品供应商,重点打造数字新应用、数字新基建领域解决方案,推动数字技术与产线优化深度融合,不断创新研发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我们将秉承绿色低碳的产品设计理念,围绕光纤应用不断开发更多优质产品和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构建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远战略。

永鼎也非常重视“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拥抱“智改数转”浪潮,聚焦“数智化”和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全面推进流程再造、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的数字化转型,稳步由“制造”迈向“智造”。通过打造“数智化”、“移动化”的新型研发、生产、质量、营销工作载体,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级5G工厂”、“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探索建立全链条“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体系,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贡献力量!

附:历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

◆ 1990 电信与工业发展

◆ 1991 电信与人类的安全

◆ 1992 电信与空间:新天地

◆ 1993 电信和人类发展

◆ 1994 电信与文化

◆ 1995 电信与环境

◆ 1996 电信与体育

◆ 1997 电信与人道主义援助

◆ 1998 电信贸易

◆ 1999 电子商务

◆ 2000 移动通信

◆ 2001 互联网:挑战、机遇与前景

◆ 2002 帮助人们跨越数字鸿沟

◆ 2003 帮助全人类沟通

◆ 2004 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2005 行动起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

◆ 2006 推进全球网络安全

◆ 2007 携手青年:ICT产业的机会

◆ 2008 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残疾人

◆ 2009 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

◆ 2010 信息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 2011 信息通信让农村生活更美好

◆ 2012 信息通信与女性

◆ 2013 信息通信技术与改善道路安全

◆ 2014 宽带促进可持续发展

◆ 2015 电信与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 2016 提倡ICT创业精神,扩大社会影响

◆ 2017 发展大数据,扩大影响力

◆ 2018 推动人工智能的正当使用,造福全人类

◆ 2019 缩小标准化差距

◆ 2020 连通目标2030:利用ICT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实现

◆ 2021 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加速数字化转型

◆ 2022 面向老年人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数字技术

◆ 2023 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增强最不发达国家的能力

编 辑:马秋月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李慧镝:积极推进算力网络AI注智赋能,推动实现自智网络“三零三自”愿景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