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前一个月,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在微博上公开了自己的邮箱账号,邀请困于“打卡”“填表”等繁琐行政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教师留言,希望能了解他们面临的压力,在两会上为他们说句话。
微博发出后,获得近2000条留言,13000多条转发,蒋胜男的邮箱里也多出六七十封邮件。许多基层人员、中小学教师告诉她,上班、上课不累,累的是无休止地填表、打卡、检查、会议,这些重复无效的工作占据了他们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根据调研内容,蒋胜男在今年全国两会带来了《有效利用大数据平台统筹安排,为基层减负增能》的提案。
封面新闻:您好,基层人员、教师给您的留言中,有没有具体讲述“忙”和“累”的表现?这些工作带给他们什么样的困扰?
蒋胜男: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他们不是抱怨工作太劳累,而是有太多低效或者无效劳动让他们疲于奔命。基层很愿意为老百姓做事,但是现在很难有时间给老百姓做事,都在应付报表打卡。
比如App打卡,可能每天要完成几个APP的打卡,并在QQ群钉钉群发不同时间的截图。还有报表,有时候90%的内容数据是相同的,但还是会重复要求报。除了电子表还有纸质表,必须一个个地填写,打印出来签字,因为这一块要“留痕”。
封面新闻:在您看来,这些负担和压力会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整体上又会对社会治理、教育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蒋胜男:基层的政府干部、中小学的教师,他们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是抵达老百姓的最后一公里。如果疲于填表打卡,就没有更多时间亲近老百姓,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希望报表系统、检查考核能不能在市级的层面加以统筹,让基层有更多的时间为百姓服务。
封面新闻:您在提案中提到大数据工程和互联网技术可能会为基层“表哥”“表姐”减负增能,但实际上却成为层层加码的增负,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
蒋胜男:一方面因为疫情的时候,我们大数据的治理变得更加系统化、精细化。系统管理到各个部门各个科室,过去可能是报一个年报表,现在细化到季报、月报、周报,甚至是日报。
另一方面,有的指令要求数据化之后,还得报一个纸质的东西,要留痕。这导致基层工作者必须完成双重工作。
封面新闻:您认为如何改进现有的数据系统,使其真正成为基层工作者减负的工具?
蒋胜男:我们其实在大数据时代,用刀耕火种的办法做了很多无用功。我建议至少在市级能建立一个内部数据的报表系统,让下级在网上填报数据,上面的部门需要什么数据,比如说人数、性别,提取后自动生成报表。我提倡“数据往上走,报数不报表。”
给基层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调查,他把数字报上去了,需要的部门自己生成表格。这样既能解决漏报、虚报、错报、重报等问题,又能真正减轻基层多头报送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