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高靖宇/文)在过去一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席卷千行百业,开启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在此背景下,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强调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比较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人工智能产业链已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细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比如,人工智能+制造业,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人工智能+医疗,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识别病症,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个性化的诊疗建议;人工智能+教育,通过智能教育平台,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人工智能+交通,为城市交通的智能化、高效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
而在消费电子领域,“AI+硬件”的产品也层出不穷,荣耀、OPPO、vivo、魅族等厂商纷纷推出AI手机;联想、惠普、三星、戴尔等厂商均加大AI PC产品布局。这些 AI+ 硬件产品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加友好,加上丰富的AI大模型APP植入其中,为原本已经固化的硬件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凯认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先进生产力和行业结合,既提高各行业效率,也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造巨大市场空间。从应用端看,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可以给生产力带来飞跃,是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从供给侧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活跃,产业体系完备,具备支撑全行业应用人工智能的良好基础。
有研究预测称,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或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相关技术标准和产业化进程也将逐步得到完善。1月工信部发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推动AI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成形。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