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以不刷脸为原则,规范公共场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2024年12月5日 08:21  CCTIME飞象网  

“刷脸”时代,谁来保护公民的面部信息安全?据媒体报道,上海启动的“亮剑浦江·2024”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就公共场所强制、滥用人脸识别技术细化工作方案,执法场景趋向精细化、颗粒化,按照“不刷脸为原则、刷脸为例外”的总体目标,确定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要遵循的“为公共安全所必需”“有法律依据”“做到单独告知”三大原则。

提出“不刷脸为原则”,算是直接怼着“人脸识别”技术日益滥用的现状贴脸开大了。在此之前,当然不乏从普通消费者到法学专家对“人脸识别”的变相强制应用表达不适,同样有相关判例支持公民主张合法权益,但由地方监管部门主导专项治理,并明确提出“不刷脸为原则,刷脸为例外”还是让人为之一振。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化应用,如何充分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害,立法层面可以说态度明确。《民法典》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而《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处理中告知和同意的实施指南》更是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明确提出“单独告知”“明示同意”两个要求。此前各地出现的“人脸识别”个案纠纷,就多在公民依法主张权利与具体应用场景之间发生。

不是所有“人脸识别”纠纷都能进入司法诉讼程序,但立法上的坚定立场依然需要部门执法、社会守法的全过程呼应,上海提出“不刷脸为原则”,即是基于现实场景的监管执法路径探索。

尽管在具体确定的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所应遵循的三大原则中,“做到单独告知”可能依然缺乏明示同意的元素,但“单独告知”要求的真实落地也为社会成员知情、进而表达异议提供了可能性。因为不可否认的是,人脸识别技术的现实应用场景,多是连“单独告知”都无法实现,被发现被拒绝后依然为不使用人脸识别的其他替代方式凭空设置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监管执法能严格执行法律,强制“做到单独告知”同样需要魄力。

刷脸支付、刷脸解锁、刷脸开门、刷脸进站……人脸识别技术带来了各种便捷、高效,但越是在技术迭代的宏大场景中,越需要通过制度去尊重和守护普通社会成员选择的权利。而执法者所需要捍卫的,既是立法态度,也是公民权利,更是社会秩序。

“不刷脸为原则”目标的提出,在监管执法层面明确了执法底线,以此带动具体监管行为的有效性和统一性。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上海已推动全市600余家商超门店,6300余家酒店,70余家公共体育场馆,1200余个游泳馆、健身场所,2900余个公共厕所完成“强制性”“滥用化”刷脸的自查整改。

“不刷脸为原则”的落地,需要行业治理,更需要个案执法的不断实践,特别是那些非经媒体曝光、仅需日常投诉就可以触发的执法强监管。通过个案问题的强监管,和明确监管尺度后的持续性行业治理,以有效遏制“人脸识别”技术在各种场景中的无序滥用。

编 辑:魏德龄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